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海底沉船的故事——南海1号。
这是一艘800年前沉没的中国货船,上面装满了货物,非常的值钱,到底有多值钱呢?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讲过一个段子,他说,你知道龙泉窑的暗纹青瓷吗?
本来世界上只有三个。结果,1987年打捞南海1号的时候,一爪子下去,直接捞上来13个。
虽然朋友的段子有点夸张,但南海1号上确实是有十几万件800年前的宋朝瓷器。
都是龙泉窑、景德镇、德化、建窑这种高级货,成堆成堆地躺着,光完好无损的,都有至少7万个。
而这种瓷器,但凡你今天有一个,也差不多可以躺平半辈子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艘南海1号的故事。
1987年·荷兰海事图书馆
时间回到1987年,有两个英国人,走进了这间荷兰图书馆。
他们要调查一艘古代沉船的资料,代号莱茵堡号(Rijnsburg),这是一艘200多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货船。
英国人大概知道,莱茵堡号1771年7月,从雅加达出发,前往中国广州,但在第二年7月失联。可能是在广州外海沉没了,船上有6箱白银和300多吨锡锭,这让英国人很感兴趣。
他们这次来荷兰就是想查找当年的记录,看看能不能发现点儿线索,好推理出具体的沉船位置,再去把这些白银锡锭打捞起来。
结果,这两个 英国人真的找到了莱茵堡号的信息。
原来,它在开到中国阳江外海的时候遭遇了台风,是在距离下川岛14海里、闸坡县27海里的地方。足够了,英国人立刻飞到中国,提出和中方一起打捞这艘货船。
很快,中英双方签订合同,打捞船也就开到了阳江外海,进行搜索。
搜索
搜索持续了1个多月,英国人经费见底,快撑不住了,如果3天后还找不到莱茵堡号,他们就准备回去了。
结果就在这天,声呐上出现了两个小黑点,只有1米大小,这和40多米的莱茵堡号完全不一样。
英国人准备忽略这条线索,但中国的潜水员说,开过去,把我放下去看看。
下潜的地方海水不深,只有20来米,但水流复杂,海沙全部被冲起来,水下什么也看不见。
说来也巧,就当中国潜水员跳下去以后,突然变得风平浪静,潜水员看到了一张渔网,渔网包裹在一个长条形的东西上面,像是船的桅杆,顺着桅杆往前游,又是一个类似的长条形凸起,难道是第二根桅杆?
潜水员浮出水面说,声呐上那两个小黑点可能是两根桅杆,从凝结物上来看,至少有几百年了,不像现代船,不妨捞一爪子试试。
一爪子捞上来,泥浆往甲板上一撒,出现了一条金闪闪的大链子,整艘船欢呼了起来。
同时,淤泥中还出现了很多漂亮的青瓷色。
这就是前面我朋友讲段子时提到的那著名的一爪子。
具体捞上来的是不是有13件绝世的龙泉瓷我们不得而知,但后来,很多当时在场的人都提到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
据说,中方领队当时就通过这一爪子判断,这下面绝对不是什么一七几几年的莱茵堡号,因为,这捞上来的青瓷都是南宋款,比一七几几年至少早了500年。
现场的狂欢结束后,英国人准备再下去捞第三爪子。中方船员说,不能捞了,这不是莱茵堡号,不在合同范围内。
但英国人说,是啊,是不在合同范围内啊,那我们现在自己在公海上捞东西,不和你们合作了,你们也管不着吧?
当时,中国的领海主张是16海里,16海里以外,就是公海,双方还拿出海图来算,结果发现,这个地方恰是16海里多一点点。
正当英国人觉得自己赢了的时候,中方领队突然淡淡地吐了一口烟,然后说。
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国的领海线,是从落潮的最低点算起的,16海里,不是按照你们那个涨潮线算的。
最终,英国人还是放弃了打捞,上岸回国。
而上岸后,中方领队从那一爪子当中,精选出237件比较完整的文物,送往广东省博物馆鉴定。
不久以后,专家们秘密汇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这艘沉船的价值大约3000亿美金。
当时广东省的GDP才200多亿美金,一艘船就抵得上整个广东干10年?
这个数字是怎么估算出来的?
这就是当时发生的第二个小故事了。
第二个小故事
当时,有一个叫做迈克·哈彻的水下探险家举办了一场中国文物专场拍卖会,名叫南京号的海获。
哈彻说,他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找到了1752年在中国南海沉没的这艘南京号,从上面打捞出了23.9万件青花瓷。
消息传回中国,大家都很愤怒,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当时中国没有相关的海洋文物保护法。
也没有抓住哈彻非法打捞的证据,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面对这些流失海外的珍宝,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买回来。
于是,荷兰大使东拼西凑准备了3万美金,前往拍卖会现场。
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全欧洲的隐秘富豪们都来了,门口停车,都是手工打造的顶级豪车。
当两位中方代表走进拍卖现场的时候,佳士得公司还有意把1号出价牌给了中方代表。
但整整3天的拍卖会下来,中方代表一次牌都没有举,因为,3万美金,连一颗珠子都买不到……
这件事儿,在1986年的时候还登上过新闻联播。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专家们才推算出来,这艘沉船价值3000亿美金。
后来,这个哈彻还很嘚瑟,他还说,本来,他发现南京号的时候,上面大约有100万件瓷器,但他只来得及捞24万件上来,还有60万件,他用打捞船的大爪子,全部砸碎了,请各位买家放心,你们买到的都是绝世孤品。
后来,1999年的时候,这个迈克·哈彻又打捞了号称中国泰坦尼克的泰兴号。
他查到一条记录,1822年,泰兴号从厦门前往爪哇,船上有2000多名乘客,和100万件瓷器。
船开到中国南海的时候,触礁沉没,1800多名乘客丧生,只有198个人被路过的印第安纳号救了起来。
哈彻立刻去查印第安纳号的航海日志,果然推算出来了泰兴号的沉没地点,然后他就偷偷地潜入了中国南海,捞上来36万件瓷器,砸掉了60多万件。
直到现在,这个哈彻都还在不停地寻找中国沉船,据统计,他已经捞了50多艘中国沉船了。
回到前面的故事,专家们汇报了沉船的价值以后,省政府立刻安排了两手工作。
一方面,防止南海1号的坐标被泄露;另一方面,迅速组织自己的水下考古队进行打捞。
结果,让人憋屈的事情又发生了。
第三个小故事
原来,当时整个中国,就根本没有打捞南海1号的能力。考古队连潜水都不会,水下考古更是一片空白。更不幸的是,南海1号的消息,还是不知道被谁给泄露了。
过了不到2年,日本人就突然找了过来,说他们愿意和中国组成联合科考队,考察南海1号。
看来瞒是瞒不过去,索性与日方合作,下去看看南海1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结果,南海1号却神秘失踪了。
一连6天,在预定坐标上兜兜转转,找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找不到南海1号。
是声呐不行吗?还是说有别的什么意外呢?
到了第7天,当所有人都预感不妙的时候,2年前的那个领队说,往西100米,把我放下去。
但这次下海,就再也没有2年前的好运气了,海水依旧很浑,水下什么都看不见,只能靠手一寸一寸地摸。就这样摸了将近2天以后,终于,他们又摸到了2年前的那张渔网。
看来,就是这里了,等海水平静以后,日本潜水员潜到水下,也开了眼界,见到了南海1号,还画下了这张草图。
接着,日方申请联合打捞。
显然,中方不会同意。
南海1号,只能在水下再等等。
十年后
1999年,香港修建迪士尼乐园,需要填海,填海之前得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以免损毁文物。
于是,中国水下考古队,终于在成立12年后,等来了一次实战演练的机会。
在香港,考古队经常去买潜水器材,不知不觉就和店老板成了好朋友,还讲了南海1号的故事。
店老板一听,非常激动,立刻表示要发动全香港的潜水发烧友捐款资助考古队,再去考察南海1号的情况。
于是,这年又有了第二次对南海1号的考察。但这次,情况比10年前更糟,考察船整整搜索了25天都没有找到南海1号的影子。
这是因为,当时的GPS精度不如现在,定位并不准确。
但都说文物是有灵性的,它不想让你找到它的时候,你天天睡在它上面你都不知道。
而当它想让你发现的时候,一定会绊你一个大跟头。
果然,到了第27天,海水突然变得清澈,潜水员眼前突然又出现了那张渔网,这次看得特别清晰,就连船舷的木头都看到了,非常的好看,还是嫩黄色的。
简直太难以置信了,潜水员浮上岸,点了一挂鞭来庆祝。
南海1号为什么会保存得这么好呢?
专家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淤泥保鲜
在广东很多地方,至今都保存着一个古代习俗。
那就是在每年端午节以后,村民们会在龙舟上压满石头,让它一直沉到淤泥里。
到了第二年,再把龙舟从淤泥里挖出来,稍微冲洗一下,就是一个艘崭新的龙舟。
这其实是古人在利用厌氧细菌保护船体。
因为,淤泥里没有氧气,就只会有厌氧菌繁殖,厌氧菌会赶走其他细菌,同时,它还不爱腐蚀木材。
南海1号当年可能就是在无意中被厌氧菌保护了起来。
专家估计,800年前,南海1号满载着货物出发,结果船老板太贪心,装得货物实在太多了,导致船体吃水太深。
沉船的这个地方现在虽然有20来米深,但在800年前,可能只有4-5米深。
走到这里的时候,前面没有超载的船都正常通过了,但这条船装得太满,吃水太深,结果船底板就撞倒了礁石,直接坐滩沉没。
下沉得很快,泥沙涌起来,迅速在船底制造了一个隔绝空气的环境,就这样,南海1号被包裹成了一个时间胶囊。
海盗袭击
当时,也有西方学者提出来,南海1号会不会是被海盗凿沉的?
但专家们说,不会是海盗。
因为,800年前的中国海域是非常繁忙的,古代中国人从一开始就认为,海洋是商道。
南海1号虽然只有30米长,但有10米宽,像个板凳,因为板凳装货装得多。
然后,很多板凳船一起出海,连成一片,每条板凳都有床子弩,这前后照应,海盗根本没法靠近这一大片板凳。
但欧洲人更容易把海洋想象成战场,他们把船造成细长的棍棒,就是为了让船更灵活,更容易孤军作战,跑得快,跑得远,但装货少。
中国船和欧洲船就根本不是一个设计理念,所以,800年前大海,是商路,而不是战场。
但现实是不是这样呢?
那就需要把南海1号捞上来证明证明了。
于是,最丧心病狂的故事就来了——整体打捞南海1号。
2003年·整体打捞
这个方案太丧心病狂了,先要造一个比篮球场还大的集装箱,把集装箱沉下去,扣住整个南海1号。
然后再用钢梁插进去,让集装箱变成一个兜。
最后,再用一个巨大的海上起重机,把整个集装箱,上万吨海水、泥巴以及南海1号全部提上来……
为什么就不能分割打捞呢?
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南海1号,它背后的历史意义比那几万件绝世珍宝更有价值。
这个集装箱足足设计了4年,直到2007年,打捞施工才正式开始。
按照原计划,集装箱沉下去以后,需要在上面压500吨的水泥,让它插到海床里面。
但施工时候发现,500吨根本切不动海床,又紧急调来400吨的水泥,压上去,还是切不动。
最后加到1300吨,施工队都没现成的水泥了,还是切不动,怎么办?
于是,领导现场协调,拆了一个附近的小港口,把水泥块运过来,继续往上压,终于压到4000吨的时候,不能再压了,集装箱都要崩了,但还差2米。
怎么办?只能靠潜水员下海挖泥巴了。
这个过程非常惊险,因为海面本来就有很大的风浪,4000吨水泥压在上面就已经很不稳了,更何况你还在下面挖泥巴。
这个过程非常的惊险,如果稍微挖不好,整个水泥堆倒下来,集装箱侧翻,里面的南海1号就报废了。
好在潜水员们小心翼翼,总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但紧接着,更大的问题出现了。
下一步就是插入36根兜底的钢梁。
但第一根插进去的时候,就被海泥给怼弯了,根本摸不到另一端的孔。
看着变形的钢梁被捞上来,现场的气氛简直都绝望了。
因为,这是一个设计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问题。
据说施工队想了很多办法,整整花了13天,才终于把第一根钢梁插到了对面的孔洞当中。
具体是怎么插进去的,我朋友说,这是广东打捞局严格保密的国家机密技术。
打捞整整花了9个月,南海1号总算被提出了水面。
接下来,就是运到事先修好的博物馆中,进行考古清理了。
出土文物
这些文物在海水中泡了800年,内部已经浸入了很多盐分,如果突然被拿到没有盐分的清水里,或者暴露在空气中,它就会从内部坏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开始清理前南海一号又在同等盐度的海水里浸泡了7年后,直到2014考古清理才正式启动,预计要到2022年全部清理完成。
也就是说,你现在去阳江博物馆,还能看到考古队在现场清理南海1号。
通过瓷器产地来判断,专家们估计,南海1号应该是从泉州出发的。
再就是船上出土了1万7千多枚南宋铜钱。
船主人带这么多钱去海外干什么?
这个考古发现,突然让专家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那就是,辽国的突然崩溃,是因为北宋的货币战争。
也许真的是这样的,唐朝最鼎盛的时候,一年发行货币20万贯,整个东亚、北亚,就都开始流通唐朝货币了。
但到了南宋巅峰时期,一年发行货币600万贯,是唐朝的30倍,为什么南宋史书上还经常记载国内无钱可用呢?
这么多货币去哪里了?这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
但现在,南海1号出来帮历史学家们破案了,600万贯,这可能是当时全世界的流通货币。
船主人不光输出商品,还偷偷输出货币,到了生活安逸的地方,就卖瓷器狠赚一笔,要是到了哪个地方金融秩序不稳定,那还可以卖外汇赚一笔,实在是高明。
接着,考古队从南海1号的甲板上发现了极大量的铁锅、铁条,这可能就是让南海1号彻底超载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时,这些铁锅也让考古学家们破解了一个历史问题。
那就是,宋朝严格管控铁器出口,但究竟管控住了没有呢?
很显然,这个船主人告诉我们,在宋朝只要有路子,走私点铁,那都不叫事儿。
所以,专家估计,这些铁器可能是运往东南亚的,因为当时东南亚有战争,严重缺铁。
考古队还从船舷上发现了绑铁锅的绳子,800年了,竟然还没有断掉,绳子上还有竹笼子,竹笼子里面是大鹅和母鸡的遗骸。
看来,船主人很会节省空间,鹅、鸡这种路上要打牙祭的东西,都挂到船舷外面去了。
船舱中还发现了好几缸咸鸭蛋,和现在工艺一模一样,这究竟是外销商品,还是船员食品呢?我们不得而知。
船主身份
接下来,专家们希望通过出土文物来破解船主人的身份。
他到底是一个南宋商人?
还是一个番商?
首先,从他那条小两米的大金链子来看,这是个阿拉伯风格的金腰带。
也许是个阿拉伯番商吧。当时泉州的蒲家、晋家这都是入籍南宋的阿拉伯人。他会不会也是其中之一呢?
但很快,考古队又发现了两条眼镜蛇的残骸,养眼镜蛇玩儿,这是印度人的专利啊。
也许,这位番商还有点儿印度血统吧。
接着,考古队发现一个首饰盒,里面有三枚金戒指,分别是中国风格、印度风格和阿拉伯风格。
看来,这位船主人应该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老油条,去哪儿谈生意,就打扮得像哪儿人。
还有一条阿拉伯风格的金项链,项链上的坠子,可以装香囊进去,非常的奢华。
又有一个小拇指粗的金手镯子,上面是龙头装饰,看着就像用来镇场子的大金链子,看来船主人还有不少道上的朋友。
最终,专家们通过沉船时船头的方向,大致确认了船主人的身份。
首先,专家们假设,船只是坐滩沉没的,那就可以根据船头来找航线。
按照航线判断出来,这条船的终点,应该是苏门答腊。
这就说明,船主人很可能是一位拥有南宋国籍的阿拉伯番商。
因为,南宋当时有一个户籍制度,那就是番商必须每年向朝廷报备,如果超过1年,就会自动取消户籍。
所以,当时的入籍番商,一般都会不跑太远,他们喜欢把船装得满满的,跑到苏门答腊卸货、批发,然后就赶紧再拖一船香料回中国。
然而,在800年前的某一天,船主人可能在广州搞定了某个官员,拿到了一批走私铁器,高兴得不得了,在甲板上绑了一层又一层,结果,刚刚离开广州,走到阳江的时候,就因为超载触礁,彻底沉没了。
真实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等到明年南海1号彻底清理结束后,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故事。
但无论如何,南海1号还是在告诉我们,在800年前,甚至早在2000年前,从羽人时代一直到南宋时期,我们就有过一个大航海时代。
山海经羽人和不死民:1983年那些远古的故事被从一座古墓中挖出来
只不过,那个时候,大海不是战场,纵横七海的舰队,不是威风凛凛的战舰,而是一片接一片撑到自己超载沉没的板凳船。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
把船全改成货仓玩儿大航海时代,这是你的风格啊。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