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学后,很多家长都会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呢?
你送,老师不一定记得你,因为送礼的太多了;但是你不送,嘿嘿!老师一定记得你。同事幽幽地说道。
尊师重教一向是我国的文化信仰。按理说,给老师送上一份礼物表达心意,就好比逢年过节,给家里的老人准备一份大礼送去温暖一样,这是人与人之间非常自然的情感流露。
可是由于过去的一些不好风气,再加上法律的规定。所以关于这个话题,在网络上也分为送与不送两派:
送:表达心意,老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特殊照顾,不给孩子穿小鞋。
不送: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老师的师德就是被那些削尖脑袋的家长带坏的。
各种送礼派,
你是哪一派?
求多照顾型:我给幼儿园的3名老师买了几盒巧克力,一共1000元左右,因为孩子刚刚离开父母,希望老师帮着多照顾一下。
望获推优名额:听说班主任有推优名额,孩子努力读书,家长该做的也不能落下。我给老师准备了2000块钱的油卡,1000块钱的购物卡。
全班一致型:全班家长一商量,我们给每位老师送一束花吧,简单大方,还能拿出来晒。后来发现有那么个别家长悄悄给班主任送了总价约2000元的礼。
不得已为之型:真的害怕因没送而被老师记住,虽然自己和队友都不赞成送,但还是送一下比较好。
其实,送是一种仪式感,关键是到底送多少好呢?
送少了,老师肯定不放在眼里;
送多点?多少才是够啊,别人家可比咱家有钱得多。
纠结、为难,怎么办?
送了,
就一定能达到效果吗?
有位当老师的朋友说,现在的家长直接送一张购物卡,也许觉得卡方便,老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但其实,这种礼是埋汰老师,让老师感觉在家长眼里,老师就值随手一扔的500元或1000元。
郑渊洁在他的《家庭教育课》里写到:
一位老师形象地告诉我,她收了家长的礼物后,她在心里就像玩游戏时血不断减少那样,计算对这个家长的孩子好的期限。
老师一旦意识到对某个学生的好是可以换来经济效益时,这种好绝对是虚假的。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再笨的人也能感觉出对方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家长、老师、学生之间亦如此。
不仅如此,像闺蜜这样的风险也避免不了:
闺蜜儿子上一年级时,座位被排在倒数第二排,孩子总说看不见黑板。闺蜜安慰说等一等老师会调整,可过去半个月也没见调座。思虑再三,她给老师送了购物卡,当天孩子放学就高兴地说座位调到前面第2排了!
闺蜜将事情说给同事听,这个同事孩子恰巧同班,座位也偏后。同事和老师当面沟通,可是没结果,心里有气说就不送!直到一年级结束仍坐在后面,因为看不见黑板,成绩不太理想。
二年级开始,学校宣布原班主任继续教学但不再担任班主任一职,新来的班主任将座位按照身高重新编排,并规定每隔一个月组和组之间互相调换。陈蓉和同事的孩子在这次编排中都坐在第3排。
同事笑闺蜜说,你这卡算是白送了。
家长做到这几点,
远比你送几百几千的卡券更有意义
这位老师朋友说,家长们都在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却完全不懂老师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对老师来说,家长做到这几点,远比你送几百几千的卡券更有意义。
首先,是信任和认可。
女儿上幼儿园第一周,哭的孩子太多老师哄不过来,园长过来帮忙,孩子还在哭,家长不忍心离开,园长说家长请先走,请相信我们老师都是有经验的。既然选择学校就充分信任老师有能力有经验把孩子教好,更要相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同时理解她们会出现小小的失误。
其次,是关注孩子成长。
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不爱写作业,不爱阅读等等,作为老师,更愿意和你讨论怎么让孩子主动写作业,而不是听你巴拉巴拉。孩子的成长变化需要家长多关注,而不是将孩子扔给老师就万事大吉,出问题都问老师,那长大了没老师问谁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沟通。
保持沟通才是硬道理
想要维护好与老师的关系,保持有效沟通才是硬道理。
因为在老师心里,相比一个只会过节送礼的家长而言,一个有诚意、明事理、会说话的家长,更能让老师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
沟通这么重要,可,该怎么沟通呢?
还有人说,为什么我越沟通问题越多?
家长和老师之间并不缺乏沟通的机会,沟通障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沟通缺乏有效性有关。
那到底该如何提高
与老师沟通的有效性呢?
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导师瑞妈就此,领衔众多优秀辅导员精心打造【家校沟通1天训练营】
训练营分4大板块,将家长最容易遇到、最关心、也最心烦头疼的家校沟通难题一一进行梳理解答,归纳总结成了8节基础课+3节进阶课,并给出真正实用、好用、用起来就有效的方法与技巧。
不会再多费心费力去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只要认真学、照着做,就能收到你期待中的沟通效果,目前已有超过10000多位家长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