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鱼类,明明出生于深海,价格却平易近人,被称作平民海鲜,甚至一度与大黄鱼、小黄鱼以及乌贼等并列为中国四大海产,广泛的出现在中国沿海诸省。在大小黄鱼以及乌贼年捕捞量日趋下降的今天,这种鱼的年捕捞量仍能达到百万吨级别,可谓硕果仅存,这就是带鱼。
可是你知道吗?就在这份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在带鱼的身上,也有你所不知晓的许多秘密。
其实带鱼的地位在历史上并不高,在宋元两朝以前,史料上有关带鱼的记载不过寥寥几笔,甚至直到清朝之时,带鱼也只是一种地方特产,除沿海居民外,内陆居民基本上无缘一饱口福。而原因也很简单,这种深海鱼类太脆弱了。
渔民们进行大规模捕捞时,带鱼在短时间内会从深海被拖到地面,压力的快速变化会直接碾破它们的内脏,因此当时的内陆居民想要吃到新鲜带鱼几乎不可能。再加上带鱼身上的那一层银脂很容易受损,而后带鱼身上的脂肪便直接裸露在空气中,极其容易氧化腐坏,因此想把带鱼运到内陆就更困难了。
直到民国时期这一局面才彻底改变,高速发展的运输业与全新的冷冻科技,帮助带鱼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等到上世纪30年代,带鱼更是一举与大黄鱼、小黄鱼以及乌贼并称为中国四大海产,也称之为四大经济鱼类。
那一时期,这4种鱼类的捕捞量都是非常大的,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几种鱼的年捕捞量就大多达到了数十万吨。尤其是带鱼,在尼龙网和机帆船大量普及后,可以说捕捞量飞速飙升,当时甚至有很多人拿带鱼来充当动物饲料,认为带鱼是永远也吃不完的。由此可见当年的渔业繁荣到了何种地步。
可俗话说得好,盛极必衰,渔业资源尤是如此。
由于过量捕捞,渔业资源迅速枯竭,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渔民们开始动用大型渔船甚至是绝户网。以至于不仅成年鱼类,有许多小鱼乃至于鱼苗都被捞了上来,渔业生态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有关大黄鱼小黄鱼乃至于乌贼的捕捞,再也不复从前盛景。
昔日廉价的大黄鱼,如今价格已经压过蓝鳍金枪鱼,达到了野生海鱼的天花板;小黄鱼的体型也从当初的每条三四两,下降到了每条不足一两;至于沿海地区的乌贼,更是几乎被捞到绝迹。可以说如今也只有带鱼还在顽强支撑着,年捕捞量仍能达到几十乃至上百万吨的级别。
那么问题来了,带鱼为何能如此与众不同?
首先,带鱼的繁殖能力在各种海鱼中首屈一指,其单次产卵就能达到2.5万—3.5万颗,由于其较为独特的生存环境,所以受精后的带鱼卵绝大多数都能够存活下来。在带鱼性成熟一般较快的基础上,一般来说一年以内就可以长成,从而加入到下一次繁殖期中去,正因如此,深海中的带鱼资源才会始终如此丰富。
其次,带鱼的种类非常多,且分布相当广泛。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九属44种带鱼,仅在中国沿海地区就有4个属的带鱼,种群数量非常大、基数多。配合上强悍的繁殖能力,其种群稳定性自然更强。
最后,带鱼本身属于较为强悍的肉食性鱼类,锋锐的牙齿能够帮助它们捕食乌贼、小型鱼类以及一些甲壳类生物,甚至就连同类都在它们的食谱上,凶悍程度远非其他三种经济鱼类能比。
拥有如此多的优势,也就难怪在被人们不断捕捞的情况下,带鱼的年捕捞量仍旧能达到百万吨级别了。要知道近年来我国的羊肉产量也才仅有400—500万吨左右,作为一种深海鱼类的产量,却能达到羊肉的1/5以上,由此可见带鱼有多亲民。
可是也有很多人说,目前带鱼的繁荣只能说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带鱼全部都属于野生带鱼,在人工养殖带鱼方面的研究,至今都没能取得突破。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是因为带鱼是深海鱼类,对生存环境有较为苛刻的要求之外,还跟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这种鱼类 同类相食 的习性有关。
如果将带鱼养在一块,那么它们很可能会将同类作为食物,尤其是在体格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这也就意味着大规模饲养带鱼很难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糟糕的是,近年来野生带鱼也遇到了麻烦。对渔业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近年来捕捞上来的带鱼体格是越来越小了,在原本能长到一两米的情况下,如今已经缩减到了一米以下。除了过量捕捞之外,这也是因为目前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带鱼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带鱼的辉煌或许也只是昙花一现。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带鱼的年捕捞量还比较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里面所存在的问题,为了防止带鱼像其他三种经济鱼类一样,捕捞量日趋减少,我们应当尽早的采取措施,找到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