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在历史上屡试不爽的千古名言正是老子根据伊尹的人生经验而提炼出来的。
伊尹是商汤立国的首功之臣,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历经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而不倒,更是被世人当作帝师看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开宗立派级别的贤相!
他担任商朝的宰相(尹)时,实施了刚柔并济的政治制度,使得商朝的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民生安定,这就是他的立功;他用他首创的烹饪秘诀来治国,主张顺其自然,也就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引发老子提炼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金句,也是他的立言吧!他用他一生的恪守职责、尽忠务实,赢得了大仁大义的千古美名,这是毫无疑义的立德。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伊尹其实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圣人了,所以历史上,也有人把元圣人的名号直接给了他。只不过,老百姓在评圣人的时候,更趋向于文化人物,而冷落于政治人物,所以,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元圣人的名号还是偏向于几百年后的周公旦。但这丝毫不影响伊尹的伟大,毕竟能在远古时代把自己的名字和生命痕迹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本身就足够伟大了。
人们总是对于自己周边的成功人物与事迹如数家珍,而对一些久远的历史记忆缺乏更多的热情,这也使得伊尹这样一个远古圣贤从未真正鲜活、立体地呈现在大家的历史观、生活观之中过。遗忘与模糊的记忆,都是对历史的不够尊重,我们需要重新认真地解读伊尹这个人!
伊尹是如何从一个奴隶变成宰相的
古代很多名人出生时都会被赋予一定的神话色彩的,以有助于形成更好的传播效应,伊尹也不例外。
公元前1649年,有莘国一位采桑养蚕的孕妇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位神仙告诉她:村里的臼要往外冒洪水了,赶紧往东走。切记,不要告诉其他人。但是,这位善良的女子于心不忍,没法做到见死不救。第二天,当她发现臼里真的开始冒水时,便赶紧通知乡亲们赶紧往东边逃命。最后,乡亲们因此获救了,但是这位孕妇却因违背了神的旨意,而化身为一个空桑。伊尹便是在这个空桑中出生的,后来被有莘氏的一个采桑女发现,并带回献给了有莘国王。有莘国王便将伊尹交给了自己的一个奴隶厨师抚养。
这便是伊尹带有一定神话色彩的出身,看起来很神奇,实际上很凄凉。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伊尹大抵就是一个遗腹子,被母亲遗弃在空桑之中,被采桑女碰巧发现才重获生机。在奴隶社会,人口的所有权是归奴隶主所有的,所以采桑女又把他献给了有莘国王。但有莘国王也只是把他当作私有财产一样寄存到了一个奴隶厨师的手里。身世飘零的伊尹也因此被打上了奴隶的烙印。
伊尹因为是在伊水(今河南洛阳附近)旁边被人发现的,所以就被称作伊。所以,伊才是他的名字,他之所以被后世人称为伊尹,是因为他后来做到了尹(最高行政长官)这个官职,尹只是他的官职。这和我们现在张局、王部等称呼的逻辑是一样的。
伊尹虽然从小在有莘国(今天开封陈留一带)为奴,但有些人的天赋是无法掩盖的,他从小就天赋异禀,学啥都是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但是,任何天赋其实都是被上帝套上枷锁的,为你打开一道门也同时会为你关上一扇窗,伊尹的枷锁就是他的出身。
因为作为一个奴隶的孩子,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你想自由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简直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们很多人也正是因为眼前的黑暗而不再相信光明,以至于最终永远失去了光明。
但是,伊尹并没有局限于自身的困境,他相信只要自己变成了足够闪亮和强大的那个人,一定会有机会去拥抱未来的理想的。他不光把自己父亲的厨艺学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利用其他机会学习三皇五帝治世之策和夏禹施政之道。
君若盛开,芬芳自来,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知识的力量逐渐让伊尹变得与众不同,因为超凡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他逐渐在有莘国小有名气,大家都觉得这个奴隶不一般。
有一回商汤的左相仲虺(hui)去给夏 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停留了几天,无意中,他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几番交谈之下,更发现伊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生出了替商汤招揽之心。
只有对等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千里马要遇到伯乐才不会被埋没,伊尹虽然才华横溢,但是没有仲虺这个贵人相助,只怕还会继续蛰伏很长一段时间。
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大力举荐了伊尹,把伊尹夸成了世间少有的冠军拼图。而商汤此时正处于求贤若渴的进取期,一听就怦然心动了,即便没有相互确认过眼神,但他确信能被仲虺使劲夸的人不会差到哪里去,便立即派了一名使臣带上丰厚的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
这个使臣到了有莘国后,费了老大的周折才终于见到传说中的伊尹,这也让他心里更加对这个盛名在外的贤才充满期待。可是,有时候现实对于有些人来说永远是一幕闹剧,使臣期待着见到伊尹光彩照人、风度翩翩、鲜衣怒马一面,但现实却给他呈现了伊尹蓬头垢面、其貌不扬、弱不禁风的样子,这让他感到很是失望和失落。咱老大是什么眼神?怎么会看上这么一个歪瓜裂枣?还搞得这么慎重其事!我觉得自己跑过来请人都拉低了自己的档次!
有些人的优越感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一眼下去,就能给自己找到颐指气使的底气,所以,使者很是傲慢地对伊尹说:小子,你运气来了,你被我们商王看上了!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吧!内心里不停地嘀咕,这小子也不知道是上辈子修的什么福,这种大运说撞就撞上了。
真正有才能的人最喜欢打脸这种自以为是的小人,伊尹一见这个使臣如此傲慢,身为一个吃瓜群众,却没有一点吃瓜群众的觉悟,便气不打一处来,不卑不亢地说:我伊尹有吃有喝,活得潇洒自在,对你们商国的荣华富贵不感兴趣,凭什么你叫我走我就走?哪里凉快你回哪里呆着去吧!
自讨没趣的商国使臣眼见任务完不成了,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商国去了。
但是,这事后来传到了有莘国王的耳中,他听说商国挖墙脚挖到了自己的眼鼻子底下了,心里很不爽,这不是公开侵犯我的所有权吗?我自家的媳妇我爱不爱是我的事,但你们不能爱;我自家的儿子我打不打也是我的事,但你们不能打!我自家有才的奴隶用不用还是我的事,但你们不能拿去用!
如果这样气急败坏的人因为冒犯而变得更加珍惜,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绝大多数这样的人却往往会因为冒犯而感到愤怒,并通常会把这种愤怒,无能地发泄到自己身边的人身上。
有莘国王就是如此,他不光没有因为别人挖墙脚而更加珍惜伊尹,反而愤怒地把伊尹关进了牢房。就像很多无能的丈夫一样,因为妻子长得漂亮,被别人追求了,不敢对追求他妻子的人发出警告,而是恼羞成怒地把妻子关进后院,不准妻子出门。
也正是因为伊尹被关了起来,所以导致对于没能请到伊尹而深感遗憾,不惜亲自跑到有莘国的仲虺没能再见到伊尹的面。
但仲虺对伊尹绝对是真爱,他了解伊尹的遭遇后,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商国,把伊尹的处境如实地向商汤回报了。
商汤听了之后,很是失落,很是失望,也是无奈。虽然他对伊尹神往已久,但是伊尹毕竟是名花有主了,自己使劲勾引他已经是很不道德了,现在他被他的主人关起来了,总不能明目张胆去抢吧!说明彼此之间还是差点缘分,所以他便想要放弃了。
但是仲虺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对商汤说,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决不能轻言放弃,只要芳华尚在,绝不放手。商汤表示,那你能有什么办法?
仲虺开动了头脑风暴,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建议商汤来一招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向有莘国求婚,然后提出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和有莘国的女儿一起到商国来。这样不仅可以请来伊尹,而且还可以和有莘国结下亲戚,可谓一举两得。
商汤听完之后,表示你这小脑瓜子咋就这么好使呢,便立即照办。
一波三折,柳暗花明,伊尹终于重见天日,来到了一个足以让他光芒万丈的人生舞台。
伊尹来到商国后,首先肯定是要接受商汤的验货的,人家费了这么多心思才弄到手的宝贝,是决不允许是个假冒伪劣产品的。但伊尹是真金不怕火炼,通过与商汤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很快就通过了商汤的验证。
商汤是一个想干大事的人,这种人的气质就是杀伐果断,从不磨叽。他确认过伊尹就是自己想要的那个对的人,就果断任命伊尹为商国右相,和仲虺共同谋划处理各种国事。
就这样,伊尹由一个奴隶,一跃成为了商国的宰相,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大跨越。这其中,有他的福分和机缘,但是更多的支撑还是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厚积薄发的沉淀。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中,与其每天寄希望遇到仲虺这样的知音、商汤这样的雄主,还不如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经营一个更好的自己。
伊尹帮助商朝干了一些什么?
伊尹从一个就业困难户,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这固然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剧本,但真正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其实更应该是他在总经理这个位置上干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
我们需要改变一个想法,不要认为位高权重的工作就是好干的,任何权力都是有风险和责任的,往往权力越大的工作,其责任和风险也是越大的。伊尹当上了商国的CEO,他首先得先了解老板想干什么,然后才能再确定自己能干什么。也就是要根据战略确定战术,战术只能为战略服务。
那么商汤当时最想干的是什么呢?他是世袭的商国国君,他所拥有的产业是家族产业,但遗憾的是,他世袭的这份产业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家这个公司只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子公司,上面还有夏王朝这个老大哥管着他。而且由于商国的前后几任君主都很争气,励精图治,所以把商国发展得朝气蓬勃的。这让中央王朝夏王朝很是忌惮,十分担心他们尾大不掉,所以对他们不是很友好。商汤作为一代雄主,他赋予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自己的家族摆脱这种宿命。
总而言之,商汤当时的想法就是要以下克上,要对传统意义上的老大哥夏王朝取而代之。但是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难度系数还是相当大的。首先,商国想要以下克上,这从战术层面来说是以一城战一国,很容易因为战略纵深不足而引火自焚;其次,这在名义上和法理上是违背大家的认知的,很容易导致众叛亲离,最后被群起而攻之;最后,任何阴谋阳谋到了最后摊牌的那一刻,都得凭实力说话。
所以,伊尹给商汤制定的三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一,继续大力发展商国的经济实力,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想干大事,必须得保证自己的资金链十分充足,否则前线的人拼命地帮你拼事业,你后方的人连最起码的物资供应都提供不上,那无疑会成为一幕闹剧;二、积极施行仁政,收拢民心。民心可用,你虽然不是最高领导,但是若天下百姓都觉得你才最应该当最高领导,那你办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三、要学会韬光养晦、以静制动,面对一个在实力、名义上都占据优势的强大对手,你唯一方法就是安心地等待他自乱阵脚,等待他犯下无法弥补的大错,然后趁机一招制敌。
大道至简,伊尹把自己的治国理念用做菜来打比方,深入浅出地和商汤进行了探讨,他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之后,深以为然。
当时夏王朝的扛把子夏桀同志其实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且很有想法的人,但是一个人光心有猛虎还不行,还得细嗅蔷薇。夏桀这个人个人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但是他有点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背后的实力,穷兵黩武、残暴不仁,所以搞得很多奴隶主和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个主子太特么喜欢折腾了,实在不好伺候。而且他还喜怒无常,一不小心就得大祸临头。所以夏桀的统治下,有一股人人自危的气息在悄然蔓延。
商汤一见如此,便把伊尹推荐给夏桀,希望伊尹能好好劝导一下夏桀,别再折腾了,底下的人都快受不了,若是夏桀听了劝,他们这些诸侯国自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若是夏桀依然我行我素不听劝,伊尹此番前往,也可以顺便摸清一下夏朝的底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这也是为下一步灭夏提前做了一手准备。
但是,一个人改变自己又岂是那么容易,夏桀又岂是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几句话就能轻易改变的人?所以他并没有重用伊尹,基本上就是没把他当回事。
但在夏期间,伊尹仔细考察了朝廷的内部情况,留心夏朝军队部署,为商汤伐桀做好了足够多的内部资料。
商汤看夏桀不重用伊尹,也在一段时间之后,估计伊尹此行的使命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就找了个机会再把伊尹请回了亳邑。
伊尹辅佐商汤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使商的国力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起来。但这并不是闷声发大财,而是敲山震虎,商国的日益强大增加了夏桀心中的不安感和暴躁感。
果然,一向喜欢打地鼠的夏桀,看到商国这只大地鼠一天天老冒头,决定对商汤动手了。他采用了赵梁的毒计,假意招汤来朝议事,趋机扣押商汤,囚禁于夏台。
老大被拘禁了,商国人民表示十分焦虑!但是,伊尹却似乎胸有成竹,他一边稳住商国的恐慌情绪,一边利用夏桀贪财好色的弱点,可劲地派人搜罗珍宝和美女进献夏桀,又暗中贿赂夏桀的近臣赵梁,最终使得商汤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商国。
商汤回来之后,经过长期的判断和亲生经历的屈辱,终于把反夏大业提上了议程。
伊尹建议商汤,夏王朝毕竟是中央王朝,瘦死骆驼比马大,咱们现在还不能直接和他硬碰硬,得走曲线救国的道路,要在战争中强大自己,削弱对手。要先断掉夏王朝的外围小马仔,既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壮大了自己的声势,还能砍断夏王朝的一些手足。
商汤依计行事,先灭掉葛国,吞并了夏的十几个小属国和部落,又进而灭掉了韦(今河南滑东)、顾(今鄄城县旧城镇)、昆吾(今河南许昌东)。这样以亳邑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广大地区,成了商汤的根据地。
革命的旗帜已经树起来了,夏桀开始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夏商的矛盾开始彻底公开化。公元前一千七百一十一年,商汤联合诸侯兴师讨伐夏桀,夏商战争全面爆发。
但是,商国前期是步步为营,以有备算无备,而夏桀是仓皇应战,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历史上熟悉的画面出来了,商汤一呼百应,应者云集,夏桀被步步蚕食,濒临崩溃。
随着商国的步步紧逼,双方最终选择在鸣条(今河南开封丘东)进行决一死战。商军在商汤讨伐暴君,为民除害的号召下,舍身冲锋,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夏桀的军队却迷失在为谁而战的疑惑中,一触即溃。
夏桀大败后,带着美女妹喜逃出了重围,乘上一只小船渡江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最后病死在那里。
而商汤在战胜夏军之后,攻占了夏都,并顺势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景毫(也就是现今的山东菏泽市曹县梁堤头、太阳堤、邵庄乡一带)。
伊尹运筹帷幄,成功地辅佐商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王朝,这种不世之功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了。但是,伊尹对于商朝的贡献并不止于此。
商朝建立之后,伊尹继续辅佐汤王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了国家制度,使官吏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劳,否则就要受责罚,甚至罚做奴隶。相当于他替商朝解决了最核心的政治制度问题。
他还注意体察民情,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爱护民众,因此,商朝初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虽然遇到七年的大旱,但民众对于国家和政府依然充满信心,不离不弃、不乱不慌。相当于伊尹为商朝打造了健康而又健全的民生体系。
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汤的子孙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人丙、仲壬为商王,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伊尹是商朝首屈一指的王佐之才,是安定社稷的帝王之师,更是功德圆满的千古贤良,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最终活了一百多岁的贤能相国圣人,在圣人这个概念问世之后,尊称他为元圣人。
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伊尹呢?
对于伊尹这样的历史圣人来说,任何赞美其实都是苍白的,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之中去挖掘和提炼出更多有助于净化和强大自我的现实逻辑。
从伊尹波澜壮阔、五彩斑斓的一生之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我们极为认真去深刻辩证的:
1、一个人的出身到底重要不重要?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会觉得出身并不重要,你看伊尹不就是从一个奴隶成长为一个千古名相了吗?陈胜吴广不是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朱元璋不就是从一个乞丐变成了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了吗?无数的成功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出身其实并不重要!
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却坚信出身是很重要的,甚至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身份的制约,比如历史上那些寒门学子,尤其是科举制之前的寒门学子;比如出身不正的绝代枭雄,曹操、王莽等莫不是如此;比如那些生而高人一等的东晋门阀、关陇贵族、五姓七望;比如才华横溢而终生不得功名的李白……
生活和历史都是需要正能量的,所以人们需要像伊尹这样的正面典范来激励人心!人生逆袭的故事总是容易让人热血沸腾,这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除了积极向上,一定要不失理智。
出身,其实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资本,这种资本自然是越丰厚越好,你干什么事情,资金充足一点难道不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它也只是人生资本之一,且资本从来也不是成事的充分条件,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出身对于一个人的奋斗与成长来说,可以锦上添花,却很难雪中送炭。
伊尹虽然出身奴隶,但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安贫乐道、厚积薄发才是他最终走向成功的核心要素。
2、能力和机会到底谁更重要一些?中国历史上的宰相何其多,说明伊尹的机会,很多人都具备;同样,历史上有治世之才的人也不在少数,说明伊尹的才能,并不是独占鳌头。但是,历史上做宰相做到伊尹这个份上,为何只有霍光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当下有一句话叫做风口下的猪也会起飞,这句话实际上伤害了很多人的情绪。风口之下,起飞的真的是一只猪,要知道,风停了,猪马上就会被摔死;风口之下,为什么起飞的是那些猪,而不是其他猪呢?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过于夸大机会主义,而在稀释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很多人读历史的人,通常会觉得,若我成了谁谁谁,我也能做到他那个份上,甚至比他做得更好;职场之中很多年轻人,也通常是这样表达对领导的不满和不服,他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机会比我们好一点,若我坐了他那个位置,比他出色多了。
事实上,成功的逻辑背后,能力和机会是相辅相成的。若伊尹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大抵一辈子就是一个奴隶了,不可能在有莘国脱颖而出,也不可能吸引到仲虺的青睐,更不可能得到商汤的全力托付;若伊尹没有遇到仲虺这样的知音,没有遇到商汤这样的明主,他的一身所学大抵也只能图个自娱自乐了,有莘国王、夏桀这样的君主不就是没有识别他、重用他吗?
我们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之中,对于成功充满渴望,却在机会和能力的把握上失衡,有些人一心只想着如何钻营机会,最后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投机分子;有些人关起门来曲高和寡,一副姜太公钓鱼的样子,却最终没有等到所谓机会,郁郁不得志。
我们需要像伊尹学习的是,在人生的机遇没有来临之前,一定要沉下心来做好自我的建设,不能当机会来临之时,却发现自己根本把握不了。
3、伊尹这样的人到底在坚持什么?伊尹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有争议的,最典型的争议点就是他废黜了太甲,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立的宰相。
史记上是这样记述的:太甲继承了王位后,有点飘了,王子病开始犯了,伊尹跟他讲的君王之道、民生之策,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他需要的不是守规矩,而是随心所欲。越来越任性的太甲让伊尹感觉日益焦虑,这哪里是什么年轻有为的小老板,简直就是一个败家子,于是多次劝诫无果之后,便把太甲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桑林去自我反省去了。三年之后,伊尹通过考察发现太甲已经痛改全非,又亲自把他接回来,让他再登王位。太甲经历这次教训之后,勤政修德, 体察民情, 按章办事, 把商朝治理得繁荣昌盛, 各诸侯国均来朝拜, 不敢作乱,老百姓也生活安定。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却给伊尹招来了千古争议,原因很简单,伊尹越权了。从现在的职场逻辑来看,你一个总经理,即便再能干,你也不能把老板给赶下位呀!
所以,这里就牵涉到了一个伊尹的角色定位的问题。如果纯粹站在职场逻辑和外人角度来看,伊尹这么做确实不合适。
但是,有些事情我们需要跳出固化思维来看,我训你们家的孩子确实不合适,但我把你当作亲兄弟看,你也把自己的孩子和家业交给我管教,那我见到你家孩子胡作非为还不闻不问,就是我的实职问题了;我是总经理,你是董事长,我确实没有权力把你赶下位,但是你这个董事长一天到晚瞎胡闹,而我不光是总经理,我还是公认的公司股东,那我也不能任由你折腾下去。
有些人说伊尹就是专权,这样说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他若要专权,就没有必要还政于太甲了,而且这样机会,伊尹要专权,在商汤死后就完全有机会只手遮天了。
归根到底,伊尹是一个大忠的人,他忠于天下和百姓,忠于商汤这样的明主,忠于自己的职责和操守,这种人尤为可敬。
结语
通过对伊尹这个先贤的解读,我们会发现,他的核心逻辑,就是尊重自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尊重民生自然;厚积薄发,就是尊重成长的自然;攻夏时的层层设计,就是尊重战术严谨的自然;鞠躬尽瘁,就是尊重感恩的自然;拨乱反正,就是尊重职责的自然。
他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最好的状态,却并不强求,到了哪个阶段就做好哪个阶段的事情,循序渐进却又不忘初心。他是历史上理智而又坚韧、明睿而又忠诚的光辉典范,更对我们现实生活提出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