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简介
云南省,简称云(亦称滇),位于中国西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缅甸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千米。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20.93万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省会昆明市,省政府驻五华区。
全省共有16个地级行政单位(其中: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9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17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5个县、29个自治县)。
云南省共有52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8%,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之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
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
昆明市
公元前277年,楚国大将庄蹻开滇,因秦攻楚,断了归路,变服从其俗,与当地的叟族部落联盟,建立了以叟族为主的滇国,修筑苴兰城,自称滇王。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的士卒,以大兵临滇,先后征服了滇池东北面的劳浸、靡莫等部落,滇王常羌臣服于汉,被赐金质滇王之印。汉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225年,诸葛亮南征至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仍益州郡之旧。
晋271年,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划分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339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隋初改置昆州,后废。唐朝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改谷昌为益宁县,属昆州州治。618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746年—747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于昆川(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成为南诏国的东部重镇。
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元1276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鄯阐府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后废州,置中庆路,并官渡县入昆明县。自此,云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级行政区的名称,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1381年,改元代路为府,仿内地建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先将中庆路改为云南府,置知府、知州、知县。云南省治、府治和县治同设在昆明城内。清朝沿袭明制,昆明仍为云南府和昆明县治所。
1949年12月,昆明和平解放。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按原8个区建制接管昆明市。接管昆明县后划属武定专区。1950年8月,将昆明县由武定专区划属昆明市,1953年,昆明市、县合并。至2020年末,昆明市共辖7区3县3自治县,代管1县级市。
五华区:1956年,昆明市原二、四区合并为五华区,因境内五华山得名。
盘龙区:1956年,昆明市原一、三区合并为盘龙区,以境内盘龙江得名。
官渡区:1953年以前为昆明县地,1953年划属昆明市,设五区和六区。1956年,原五、六区合并设立官渡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得名。当年,原七区更名为龙泉区,1958年,龙泉区并入官渡区。
西山区:1953年以前为昆明县地,1953年划属昆明市,设八区和九区。1956年,原八、九区合并设立西山区。
东川区:秦朝属靡莫部族,公元前135年,西汉置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宋(大理)置东川大都督,明初设东川府,属云南布政使,后隶四川省。清1726年改属云南。1912年废府设会泽县。1954年,析会泽县部分地区,设立省直辖东川矿区,1958年改设地级东川市。1998年,东川市改设昆明市东川区。
呈贡区:公元前109年,西汉时为滇池、谷昌两县地。三国蜀汉属建宁郡,晋属晋宁郡。唐改郡为昆州,改谷昌县为益宁县,改滇池县晋宁县。元1256年立呈贡设千户所。明1383年年置呈贡县。清1668年归化县并入。1958年,呈贡县并入晋宁县,1962年复置,并改设昆明市呈贡区,1965年改设呈贡县,2011年,再设昆明市呈贡区。1950年属玉溪专区。1960属昆明市。
晋宁区:晋宁为古滇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汉设益州郡,昆阳为建伶县。三国蜀汉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迁往味县(今曲靖市内),滇池县和建伶县仍归建宁郡管辖。西晋308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郡治在滇池县。唐621年置晋宁州,后改晋宁为晋川,改昆阳为渠滥川。元代设晋宁州和昆阳州。1913年设晋宁县和昆阳县。1958年,昆阳县并入晋宁县。2016年,晋宁县改设昆明市晋宁区。1950年属玉溪专区。1960年划属昆明市。
富民县:公元前109年,西汉时置秦臧县。元1275年置富民县。1950年属武定专区,1953年并入楚雄州,1958年划属昆明市。
宜良县:公元前109年,西汉时置昆泽县。元1257年设大池千户,1276年升大池为宜良州,1284年改州为宜良县。1950年属宜良专区,为专署驻地。1954年属曲靖专区(1970年改称曲靖地区)。1983年属昆明市。
嵩明县:嵩明又名崧盟,因古代各部族会盟于此而得名。汉为牧靡县,南朝设牧麻县,元置嵩明州。1913年废州设嵩明县。1959年并入寻甸县,1961年复置嵩明县。1950年属曲靖专区(地区)。1983年属昆明市。
石林彝族自治县:公元前111年,西汉时置谈稿县。唐设泉麻县。元初置落蒙万户府,至1276年,落蒙万户府改为州,下辖邑市、弥沙二县。1287年废弥沙县入邑市县,属路南州。1913年废州置路南县。1956年改称路南彝族自治县。1958年并入宜良县,1964年复置。1998年,更名石林彝族自治县。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地区)。1983年属昆明市。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西晋、南北朝属晋宁郡。隋属昆州,唐为求州地。宋(大理)时为罗婺部。禄劝为羁糜宗州地,蛮名洪农碌券,元代改碌券为禄劝。明置禄劝县。1985年,禄劝县改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50年属武定专区(1953年并入楚雄州),1983年属昆明市。
寻甸回族自治县:公元前109年,西汉称牧靡。南北朝550年称新丁部。唐朝南诏时始有寻甸部之名。南宋立仁德万户府。元1271年改称仁德府,后改寻甸府、州。明1382年设寻甸军民府。清1669年改寻甸州。1913年设寻甸县。1956年改设寻甸回族自治县,1960年,改设寻甸县,1979年,再设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50年属曲靖专区(地区)。1998年属昆明市。
安宁市:公元前109年,西汉时为连然县。唐621年改安宁县(郡),属昆州。1275年至明1382置称安宁州。1913年改安宁州为安宁县。1956年,安宁县改设昆明市安宁区,1958年,海口区并入安宁区。1959年,安宁区复设安宁县。1995年,安宁县改设县级安宁市。1950年属武定专区,1953年并入楚雄专区,1956年属昆明市。
昭通市
夏、商属梁州,周为窦地甸、大雄甸,春秋为蜀国地靡莫部。秦为蜀郡辖地,西汉置犍为郡,东汉置朱提郡。三国时为蜀地。两晋、南北朝仍置朱提郡,曾一度设置南广郡。隋置恭州,唐沿恭州后分置恭州、协州、曲州。南诏时属拓东节度使。宋大理国时设乌蒙、闷畔、芒部、易娘、易溪等部。元时,设乌蒙、芒部、东川三路。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布政司管辖,称乌蒙、芒部、东川三军民府。清1727年,从四川划属云南省,设乌蒙、镇雄、东川府,实行改土归流,次年,降镇雄府为州,隶属乌蒙府。1731年改为昭通府,因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后之蒙蔽者易而宣通而改名,府治驻恩安县。1913年,撤销昭通府,先改威信行政公署,后设滇中道。管辖:昭通县(原恩安县)、鲁甸县(原鲁甸厅)、大关县(原大关厅)、巧家县(原巧家厅)和新设立的镇雄县、彝良县。1929年撤滇中道,各县直属省管。
1950年设昭通专区,专署驻昭通县,辖11县。1970年昭通专区改称昭通地区。2001年,昭通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设立地级昭通市。原县级昭通市改设地级昭通市昭阳区。地级昭通市辖原昭通地区所属的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镇雄、彝良、威信、水富10县和新设立的昭阳区。至2020年末,昭通市共辖1区9县,代管1县级市。昭阳区:公元前135年,西汉时置朱提县。三国蜀汉立朱提郡,朱提县为郡治。唐南诏国时属拓东节度府乌蒙部。元1276年置乌蒙路。明1382年置乌蒙府。清1727年,析四川省之乌蒙土府改属云南省。1730年,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盖取昭明通达之义也,并置恩安县为昭通府驻地。1913年,撤销昭通府属滇中道,并将恩安县更名为昭通县。1981年,析昭通县地设立县级昭通市,1983年,昭通县并入昭通市。2001年,撤销县级昭通市,改设地级昭通市昭阳区。1950年属昭通专区(地区),2001年属昭通市。
鲁甸县:公元前135年为朱提县地。明为乌蒙府,改隶四川。清1731年于文屏镇筑土城,设置鲁甸厅,1913年改厅为鲁甸县,因鲁甸山得名。1958年,鲁甸县并入昭通县,1961年复置。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昭阳区相同。
巧家县:公元前135年,西汉置堂琅县。唐初置唐兴县,1300年置淄都县、乌撒县,后省。明为东川府辖地,清初沿明制,为东川军民府,属四川省。1726年,于巧家汛地置会泽县,1811年,于会泽县地置巧家抚彝府同知(后改设巧家厅)。1913年,改巧家厅改为巧家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昭阳区相同。
大关县、盐津县:公元前135年,西汉时属朱提县地。唐南诏时属拓东节度阿旁部。宋属潼川府路乌蒙部地。元1276年属乌蒙路,明1384年改属乌蒙军民府。清1728年,乌蒙土府改土归流,是为乌蒙府,移治于大关屯置大关厅,因大关以有险可守,关寨重垒,故名。1913年改称大关县。1917年,从大关县盐井渡地方析置盐津县。1958年,盐津县并入大关县,1961年复置。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昭阳区相同。
永善县:秦属西南夷夜郎部。公元前106年,西汉时属朱提县地。西晋281年置南广县。东晋至南朝属河阳县。隋属开边县地。宋属乌蒙部,元改乌蒙路。清1728年定县名为永善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昭阳区相同。
绥江县:西汉为朱提县地,隋为开边县地。唐630年置戎州都督府于今宜宾县,下以石门、开边、朱提三县置南通州。1908年,于永善县之富官村置靖江县。1914年,因靖江县与江苏省辖县重名,改名为绥江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昭阳区相同。
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公元前135年,西汉时为南广县,东汉214年改置南昌县,属朱提郡。三国蜀汉改南秦县。沿革至1609年,改称四川镇雄土府。清1727年,改土归流称镇雄府,划属云南省,并改称镇雄州。1913年改州为镇雄县,并分置彝良县。1917年由镇雄县析置威信行政区,1934年,成立威信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昭阳区相同。
水富市:1974年以前,水富县地域分属四川省宜宾县及云南省昭通专区绥江县、盐津县。1974年,云南天然气化工厂选址在宜宾县安边区安富公社金沙江畔的滚坎坝,将宜宾县相关地区划属云南省昭通地区,并设立绥江县水富区,由昭通地区直属。1981年,水富区改设水富县。2018年,富水县改设县级富水市。1974年以前属四川省宜宾专区(地区),1974年属云南省昭通地区。2001年属昭通市。
曲靖市
春秋战国时为靡莫之属。战国末年,楚将庄跻入滇,建立滇国。现曲靖是为滇国所属的劳浸、糜莫等部落。秦曾谴常额由巴蜀向曲靖方向修筑五尺道,西汉通西南夷,设置郡县。本市大部分属益州郡,少部分属犍为郡和奘珂郡。三国蜀汉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降都督于昧县,统管南中(今云南全境,川南、黔西一部)地区,曲靖成为南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晋代设宁州刺史,都以曲靖为治所。隋及唐初,先后置曲州、郎州、盘州、南宁州。自梁至唐初为爨氏所依。唐748年,今曲靖市辖境由南诏拓东节度使控制。宋大理国时期,设石城郡,统磨弥等10余部。元1256年立磨祢部万户,1276年设曲靖路,改石城为南宁县。明1382年为曲靖府,治所南宁。清因之,雍正初年改土归流,1727年从沾益分设宣威州,东川府(今会泽)从四川划归云南,1730年置迄东道,治所先设于寻甸后迁南宁(曲靖)。1662年—1664年,曲靖曾为云南省治,云南总督驻曲靖。1913年废府改县,南宁改称曲靖。
1950年,云南省设立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等7县。1970年曲靖专区改称曲靖地区,公署驻曲靖县,辖曲靖、寻甸、宣威、会泽、富源、沾益、师宗、罗平、陆良、宜良、嵩明、马龙等12县及路南彝族自治县。
1997年,曲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曲靖地区和县级曲靖市,设立地级曲靖市。原县级曲靖市改设地级曲靖市麒麟区和沾益县。地级曲靖市辖原曲靖地区所属的陆良、罗平、会泽、马龙、富源、师宗6县,另辖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沾益县、麒麟区,代管县级宣威市。至2020年末,曲靖市共辖3区5县,代管1县级市。麒麟区:公元前109年设味县,明、清演变为南宁县,为曲靖府治。1913年废曲靖府,改南宁县为曲靖县。1983年,曲靖、沾益2县合并组建县级曲靖市。1997年,原县级曲靖市中曲靖县地改设地级曲靖市麒麟区。1950年属曲靖专区(1970年改称曲靖地区),1997年属曲靖市。
沾益区:秦修五尺道延伸至沾益。公元前111年在境内置苑温郡。元1276年置沾益州,沾益一直作为州县行政区沿袭下来。1913年改沾益州为沾益县。1958年,沾益县并入曲靖县,1965年恢复沾益县。1983年,沾益县并入县级曲靖市。1997年,原县级曲靖市中沾益县地划设沾益县。2016年,沾益县改设曲靖市沾益区。1950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麒麟区相同。
马龙县:公元前109年,西汉时置铜濑县。唐初更名同起县。南诏为爨部曲轭地。宋大理国称纳垢部。元初置纳垢千户所。1276年设马龙州。1913年改为马龙县。1958年马龙、沾益、曲靖三县合并为曲靖县,1961年复置马龙县。2018年,马龙县改设曲靖市马龙区。1950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麒麟区相同。
富源县:周秦时属滇国、夜郎,两汉时属益州宛温县。隋朝属益州开边县,唐属盘州,南诏和大理国时为摩弥部。元朝时在境内北部设罗山县,南部设亦佐县。明1390年废罗山县置平彝县,南部仍为亦佐县。清1657年废亦佐县为平夷县,1695年废平彝卫和亦佐县,合置平彝县。1954年,平彝县改称富源县。1950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麒麟区相同。
陆良县:公元前109年,西汉时置同劳县,东晋更名同乐县。唐天宝末南诏蒙民取之,名阿彦甸。宋大理段氏属落温部地,即三十七部之一。元1253年置落温千户所,1276年改为陆梁州。明1389年更名六凉州。1912年,废州改为陆凉县。1913年改称陆良县。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地区)。1997年属曲靖市。
师宗县:古为夜郎属地。公元前111年,西汉时为漏江县。唐618年改置陇堤县,621年为东爨乌蛮部落所居,部酋首领名师宗(后演化为县名),仍为陇堤县地。1253年,蒙古军入大理,收师宗、弥勒二部,设师宗千户所,1290年改师宗州。清1770年,废州改师宗县。1958年,罗平、泸西2县并入师宗县。1959年析出泸西县并入红河自治州弥勒县,师宗与罗平2县合并为罗平县,1962年恢复罗平县和师宗县。1950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陆良县相同。
罗平县:战国时期至秦朝未年,为漏卧候国腹地。公元前111年,西汉时置漏卧县。隋为南宁州总管府属地。唐624年置盘水县。宋仍为罗雄部,是为云南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后自立自杞国,罗平为自杞国中心地区。宋1254年,忽必烈统一云南,罗雄部归附,隶普摩千户所。元1267年割夜郎部,置罗雄州,辖亦佐县(今富源县地)。明1587年改土归流,改罗雄州为罗平州,1913年废州改罗平县。1958年,师宗、泸西、罗平3县合并为师宗县,1961年恢复罗平县。1950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陆良县相同。
会泽县:公元前135年,西汉置堂琅县。唐621年改唐兴县,唐咸通年间为南诏国东川郡。宋大理段氏设东川大都督,后为乌蛮閟畔部,元初置閟畔万户府,1291年立东川路。明1381年置东川土府,1383年改隶四川,为东川军民府。清1727年置会泽县,以征粮不便,东川府又自四川析出改隶云南布政使司,会泽县驻巧家。1913年裁东川府改东川县,1929年更名会泽县。1950年属昭通专区,1964年属曲靖专区(地区),1997年属曲靖市。
宣威市:秦以前属古夜郎地。秦开五尺道通境内。西汉设郁邬县。沿革至清1727年,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1913年裁州设宣威县。1954年,宣威县改称榕峰县,1959年复名宣威县。1994年,宣威县改设县级宣威市。1950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麒麟区相同。
谢谢各位看官老爷阅后加关注,欢迎指出缺点错误,我好更改(14天后就不能更改了)。欢迎评论和点赞。非常感谢各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