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内卷一词一定不陌生,它的横空出世来自于某高校的几张图片(具体大家可以询问互联网)。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内卷一词迅速出圈,成为网络热词并被频繁使用,之后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都以内卷称之,一夜之间,似乎人人在都在说内卷,人人都在被内卷。
为此,我曾经对内卷进行了一番查阅:内卷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现在更多的指因争夺稀缺资源而采用非理性竞争,从而导致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的现象,即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你也可以理解成是努力的通货膨胀,直白地讲努力好像不怎么有用了,因为别人比你更努力
举一个大家身边最熟悉的例子:教育内卷。原本大家都轻轻松松地学习着,但随着教育内卷蔓延,学生们纷纷在拼命补课,努力学习,即便应届生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而学生的压力却并没有因教育机会增加而减小,反而变得越来越大,作业越来越多,题目越来越难,一个字:累!
然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如遇事能拖则延,内心渴望优秀,却缺少行动力,往往思想勤奋、四肢懒惰,最终因现实毫无进展而陷入沮丧。
如总是犹犹豫豫,患得患失,做事优柔寡断,经常犯选择困难症,甚至在选择之后还要质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再如动不动就焦虑,过分在意、紧张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因为一些自己凭空臆想的评价而感到难过、焦虑。
若你陷入这样的情绪之中,这不是内卷,而恰恰说明你正经历着内耗(精神内耗)。
特意也查阅了下资料:心理学上内耗是指受负面情绪影响进而导致工作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的一种精神消耗行为,进而感到身心俱疲,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感觉身体时时会被掏空。
内卷和内耗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完全不同,内卷是一个人与别人的竞争,是别人动手了而你不得不动手。而内耗是一个人和自己竞争,是内部情绪自我绑架,还没等别人动手就已经自我消耗殆尽了。打一个不太恰当却十分形象比喻:如果说内卷是彼此拔刀相向,那么内耗便是自我残杀。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沦为情绪的奴隶,慢慢变得敏感而焦虑,面对负面情绪只会照单全收却不知如何化解,深陷其中却不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到底怎么了?
内卷时代当然给内耗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然而究其本质我认为还是源自于对事物非理性的认知,源自自我的不坚定。
跳出内耗的漩涡,唯有学会接纳自己,一个人既要有奔赴成功的决心,更要有接纳失败的勇气,想得可以少一点,但有效行动可以多一点,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也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
学会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