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是什么(戈壁是什么意思)

西出嘉峪关,北上马鬃山,心中有团圣火,燃烧在遥远的边关…… 这是我驻守红石山边防哨所时创作的一首军旅诗。车子在宽阔的高速路上飞驰,祁连山、马鬃山张开双臂迎接我们这群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在一个叫桥湾的地方,车子像一头雄狮呼啸着撞入雄浑浩瀚的黑戈壁。由于戈壁表面遍布碎石,像是刷了一层黑漆,人们就叫这片地域为黑戈壁。戈壁一词源自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方。《山海经》曰:黑戈壁南依昆仑山,东出弱水。

黑戈壁指的是甘肃、内蒙古与新疆之间东起额济纳河,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西依天山东段大约20万多平方公里广阔的区域,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面积比内地的省份都大,它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无人定居区,是神秘诱人有待探索的秘境。黑戈壁是亚洲内陆的腹地,马鬃山又是黑戈壁的腹地,黑戈壁一年四季几乎是同一个颜色,马鬃山在黑戈壁的怀抱里,一睡就是亿万年。黑色的石头,黑色的山岗,黑色的砂砾。所有的黑色如同深夜的梦魇一般笼罩内心。那些裸露的岩崖,那些灰暗嶙峋的峰峦,还有狰狞的铁锈页岩,沉默无声,灰暗憔悴,仿佛深藏着绝世的孤独与寂寞。正如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斯文赫定所描写那样:即便在月球上也难见得有比我们所走过的更为荒凉的地方,很少能见到一个略有生机的荒丘。这片自古以来就被世人视为畏途困境之地,但不是死生之地,它是草原丝绸北路进出新疆、东去包头、张家口;北上外蒙古、俄罗斯;南达青海、西藏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

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在中蒙边界线上黑戈壁边缘,有一个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的地名,正是那林谢别斯廷布拉克的异译。它被称为中国最长的地名,长达十个字之多,同时也是唯一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地名。让人望而生畏,倍感神秘的黑戈壁有一个荒漠甘泉,名字叫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也叫谢别斯廷泉,被大片芦苇掩映,蒙古语又叫萨拉赫鲁逊(黄芦岗),这在干旱少雨的黑戈壁十分罕见,就是这眼不起眼的泉水,在国际上知名度极大,中国与蒙古国的边界线就是依据这眼泉划定,它不但成为探险考察史上的重要地点,还是内陆亚洲地缘政治的从不游移的地标。多年来,我有个心愿,就是找寻潜藏在黑戈壁中的历史遗址,追寻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当年进入黑戈壁的路线走一回,这不仅是作为边防军人的我在黑戈壁驻守14年,更大的原因是仰慕斯文赫定的探险精神。

斯文赫定(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瑞典世界著名探险家,他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那时正值19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这种潮流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从16岁开始,他就立下从事终身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他潜心学习了许多有关探险考古的知识,坚持锻炼身体以抵抗寒冷、炎热和干旱、沙尘暴等极端地理和气候,默默地为前往中亚故着一切准备。1885年,时年20岁的斯文赫定获得了去俄国巴库的机会,工作完成后进行纵贯伊朗的长途旅行,他被广博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这是他此生中亚旅行的开端。1890年4月,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他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

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住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著名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再次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挣扎被一支驼队搭救。1899年,斯文赫定前往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3月28日,斯文•赫定完成了罗布泊西部的探险,准备返程时,他发现用于考察的一把铲子落在了营地。探险队的向导阿尔迪克返回营地寻找时遇到了沙尘暴迷失了方向,返回时候回了一些木雕的残片。斯文•赫定看到这些残片后非常高兴,却因为缺乏饮用水而不得不放弃了进一步考察。1901年1——3月,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根据向导的指引,发现了一座佛塔、三个殿堂和一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后来证实,那座古城遗址,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楼兰古城。这个发现震惊了西方世界,从此楼兰古城和斯文赫定名扬天下。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他从克什米尔进入西藏西部,途经藏北抵达西藏腹地会见班禅,对西藏部分山川地形绘制了地图。

1927年5月9日,已经61岁的斯文赫定再一次赴西北,不过这回不再是探险,而是科学考察,背后还有政府支持,这与当年他数次从西藏被押解出境直是天壤之别。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考察,这是有史以来对中国西北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察。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旭生)和斯文•赫定分别担任双方团长,团员有中方人员10人,欧洲人员17人(瑞典5人,丹麦1人,德国11人)。考察内容包括地质学、气象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当年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发,沿着北山一路西进,先到谢别斯廷泉,再沿古道前往明水古城,探访丝路罗宾汉魔鬼黑喇嘛的神秘要塞碉堡山。黑戈壁中的碉堡山是20世纪20年代,蒙古的失位王公黑喇嘛在这里占山为王,后来外蒙古派出特工专门前来将其刺杀。目前,蒙古国与苏联的秘密档案已经解密,黑喇嘛引起了广泛关注。蒙古国戈壁省的报纸《露珠报》在2000年还发表了专门的文章,探讨他的下落之谜。

碉堡山的西边不远处,就是专门对付黑喇嘛的杨增新要塞,气场更加宏大。通过大石头,沿真古道从星星峡进入新疆。到达哈密,再越过天山前往巴里坤,通过巴里坤湖、色必口,进入木垒。考察北庭故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的这次漫长考察,斯文赫定将八年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忠实的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

记录了考察路途中许多有趣和罕见的人文、民俗、地理等景观,以及考察队一路上遭遇和发生的一系列或有趣或悲伤的事件,在斯文赫定的笔记中有关黑喇嘛、红石山、谢别斯廷泉、明水古城、庙儿沟、尕司令马仲英、督军杨增新的记载。给读者栩栩如生描画出了探险考察队的一路所见所闻和所感,呈献给读者许多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斯文赫定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他一生醉心于中国西北的探险旅行,可以说是将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引入西北荒漠的先驱之一。我们现在知道的楼兰美女,小河墓地,楼兰遗址以及与欧洲人血统相近的白种人曾在新疆生活,两项成绩使赫定名满天下。一个是发现楼兰古城,一个是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

八十年前,斯文赫定等受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勘测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即后来的兰新铁路),斯文赫定对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沿着河西走廊到达新疆的兰新线也就是在那时有了初步的构想,他还优先考虑由草原丝绸北道经额济纳旗到黑戈壁(马鬃山)走伊吾古道进入新疆的问题,其具体措施,首先是修筑并维护好内地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通往亚洲腹地的铁路。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的中国政治家、学者一再强调的共识。斯文赫定当年就曾关注过黑戈壁,提出途径黑戈壁(马鬃山地区)是从华北到西北最直接、最快捷的一条路线,如今这里的京新高速、铁路已经修通,亘古荒原打破了一万年的沉寂,这里有种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功劳,更有斯文赫定的一份贡献。

走过黑喇嘛碉堡山,马上就到了马鬃山镇,据史料记载,马鬃山地区与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民间贸易往来明清时就曾几度繁荣。明末清初,内地的内蒙古以及新疆的商旅,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日用铁器、砖茶、炒米、皮毛、沙金等货物,经桥湾或明水,汇聚到公婆泉打尖休憩,补充草料食物后,由那然色布斯台抵达外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贸易。为行商方便,在桥湾、伊哈托里、那然色布斯台沿线建有方便住宿的土房,掘有水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通商路线。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优先开放与蒙古、新疆、西藏的贸易,允许内地与嘉峪关外的少数民族进行生活日用品贸易。乾隆至同治年间,由于朝庭的支持和保护,内地与外蒙古的贸易更加频繁,马鬃山传统商路的商贾行迹也日渐多了起来。外蒙古独立后,中蒙商人仍不时通过这条商路往来经商。

马鬃山是一个拥有1200余人口,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的边陲重镇,从地图上看,马鬃山镇的面积是肃北县的一半,你可不能小觑这个小镇,它竟然与江苏省的面积相当。位于黑戈壁腹地的马鬃山没有常年性的地表径流,水的来源全靠地下水。而方圆数百公里,最大的一眼泉就是公婆泉,一眼不大的泉水从小镇前山坡上的砂石中喷涌而出,汇集成一股细流溪缓缓地向北流去,泉水周围植被茂盛,芦苇有一人多高,还有红柳、沙枣等灌木。相传一对公公婆婆曾在此放牧骆驼,久而久之,人们也习惯上称马鬃山镇为公婆泉。

镇中心耸立着三只北山羊雕像和一块石碑,高耸的台基上方雕有一个威武挺立、头颅高昂、长着长长犄角的公北山羊;右侧是一只母北山羊,身旁偎依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北山羊,山羊雕像为边防小镇增添了边地气息和生活情趣。碑上用汉文和蒙文写着三羊城及和泰荣兴。碑身下方东西北分别有东邻内蒙古、西通哈密道、北界蒙古国之题字。小镇恬静整洁、肃穆祥和,没有人群的喧闹拥挤,没有汽车的嘈杂。到边境线,还有一百多公里的砂石路。过了红石山,再翻过几座山后,前面出现一片开阔地,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长城形状的巨大建筑,在黑戈壁的衬托下格外显眼。这是整个黑戈壁上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国门。这里是甘肃省唯一的口岸——中蒙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口岸。

国门坐落在茫茫黑戈壁之上,整个建筑为正方形结构,两端类似摩天大楼高高矗立,顶部宽大雄厚,上端建有仿长城垛口,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鎏金大字。整个建筑敦厚结实,恢弘大气,雄伟壮丽,如同凯旋门一般,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在这荒凉的边地,这座雄伟的建筑不失为一道壮美的风景。打开两扇标志有中和国的大门,在前面十几米处芦苇丛旁,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石碑。上面镌刻着鲜亮的国徽和中国、496几个大字。这就是中蒙边界496号界碑了,跨过界碑下面的黄线就是蒙古国了,边界走向顺着山谷和山脊一路向西蜿蜒而去。站在界碑下,望着身后雄壮的国门和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庄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在国门南侧,有一口被加了护栏保护起来的枯井,这就是谢别斯廷泉,还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周恩来井,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了,这个位于中蒙界山南侧的一处荒漠甘泉,曾经是当年草原丝绸北道的重要水源补给站,从东北、内蒙古、京城、河北张家口出发,经内蒙古额济纳到甘肃河西走廊北部就进入了黑戈壁地带,在谢别斯廷泉休整补给,然后向西南折向明水沿着伊吾古道就可以抵达巴里坤、伊吾、哈密新疆东天山一带,这条路虽然大多是荒漠戈壁,但是取直线而行,大大缩短了行程,沿途又有水源补给,因而山西、河北、京城、内蒙古以及新疆的商旅、官员、军队大多选择此道进进出出,久而久之成为了丝绸古道进出中原与西域的重要路段。

另据史料记载,从西藏翻越祁连山,跨过河西走廊,从桥湾到黑戈壁马鬃山地区后北上外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民间贸易往来由来已久,四川、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的商人、驼队、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日用铁器、砖茶等货物,经桥湾北上汇聚到公婆泉(今马鬃山镇)打尖休憩,补充草料食物,然后到达谢别斯廷泉再一次进行补给休整,由此抵达外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贸易。这条路也是西藏、青海喇嘛、僧侣传教和学法之路,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开放了与蒙古、新疆、西藏的贸易,允许内地与嘉峪关外诸少数民族进行生活日用品贸易。到乾隆至同治年间,由于朝廷的支持和保护,内地与外蒙古的贸易更加频繁,马鬃山传统商路的商贾行迹也日渐多了起来。外蒙古独立后,中蒙商人仍不时通过这条商路往来经商,蒙古人民共和国曾在跃进山以北沿途设置税卡,征收税赋,直至1930年前后才因双方冲突而中断。因为谢别斯廷泉是一处荒漠甘泉,在极度缺水的黑戈壁行走,必须依泉水而行,所以商旅行人都要经过谢别斯廷泉,谢别斯廷泉由此成为了过往商旅的中转站和补给站,东西草原北丝绸之路和南北蒙藏贸易往来都在这里交汇。

1927年至1935年的八年间,中瑞联合科考团的这次大规模考察是第一次以我国为主,所有采集品归中国所有,禁止将文物带到海外的考察活动,此次科考一改清末以来外国探险家、科学家、盗宝人在我国境内畅行无阻随意发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国外的耻辱历史。斯文•赫定探险生涯中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是他率队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水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人爬到了和田河边,遇水得救,他用靴子灌水,回去又救活一人;还有一次就是在这个谢别斯廷。斯文•赫定率领中国与瑞典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内蒙古的包头穿越茫茫戈壁荒漠,途经额济纳旗到新疆的哈密。1927年11月13日的一场沙尘暴,几乎将整个驼队淹没。那场风暴一直停留在队员们的记忆中,使人们恐惧的不只是如同一堵墙壁一样从西边压过来的风头,还有一下子就如同置身于冰洞之中的突然来临的酷寒。黑戈壁的下马威,似乎预示了此行的艰难。他们的既定路线是尽可能沿着中蒙之间的无人区域向西前进,从伊吾古道进入新疆哈密。虽然有黑戈壁的艰险,但这条路远离河西走廊军阀的盘查,避开了让人谈之色变的黑喇嘛的散兵游勇的劫掠,所以有人甘愿铤而走险,踏上草原丝绸北线西行进疆。

一路上,斯文•赫定不停地提醒驼队不许靠近北方的山脉而行,因为那时外蒙古已经确立了红色政权。斯文•赫定显然不害怕强盗,当时的强盗还没有配备新式自动步枪,而他的团队是有先进冲锋枪的,并且有名正言顺的持枪准许证和中国政府的西北考察通行证。他也不害怕旅途漫长坎坷,探险家正是为了这个而来的。但他确实不愿意与红色苏联控制的外蒙古纷争。他要求在西行途中一旦出现岔路,必选择左侧的一条,以便远离争议地区,这样他们一直就选择了山前洪积山和戈壁谷地通行,那儿相对来说水与草都比较丰盛。 然而事实往往出乎意料,这次困扰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并不是外蒙古的骆驼巡逻队,也不是军阀们的无理阻扰,更不是黑喇嘛的游兵散勇们的打劫。

12月9日,在即将到达谢别斯廷泉附近时,他的胆结石病突然发作,再也无法继续前行,只好由四名团队成员组成一组,轮流抬着他行进。骆驼一匹匹倒下,粮食、饮水也越来越少,为了不拖垮整个队伍,他决定大队由中方考察团团长徐炳昶带领继续前行,他和几位自愿留下的团员在谢别斯廷泉水旁扎营留守,等待大队到达哈密后再来救援。他在其名著《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关于谢别斯廷泉有这样的描述:一眼清泉汩汩涌出,流向远方;四周芦苇茂密;远处黑色的山脉像屏障一样,护卫着这一方宁静。我们看到国门西北约20米就是中蒙两国的界桩。泉水在国门正南约30米处,在泉水附近有一丛茂盛的芦苇,不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红柳。这些景观和斯文•赫定当年描述的一模一样。他们在这眼荒漠甘泉旁苦苦地等待了大约一个月,靠捕获的获羚羊和过往商队接济度日。在困守那谢别斯廷泉的那些日子,斯文•赫定表现出了他一贯坚韧博爱的品质,就在圣诞节那天,随队的母狗斯那疲在一捆黑包裹上生了7只小狗。这被斯文•赫定称为他们的第一批圣诞来客。那天斯文•赫定一行在帐篷里铺上桌布,点燃蜡烛,并用猎获的羚羊肉做菜,用谢别斯廷泉水当酒,度过了有生以来黑戈壁的一个特殊有意义的圣诞节,他的留声机还播放出了舒缓美妙的哈里劳德尔的曲子《向着路的尽头》。

在斯文•赫定的描述中,黑戈壁虽然时常风雪弥漫,时常野兽光顾,但是一路上驼铃声声,商旅不绝。在他的记述中,仅在12月份,他就在营地附近遇到了5拨赶着骆驼的商队。其中12月10日,一天就遇到了两支商队,最大的一个商队竟有1200峰骆驼。那一夜,驼铃声整整响彻了一个多小时。想想看,1200峰骆驼,行走在黑戈壁上是何等壮观。斯文•赫定曾被这盛大的场面所震撼,更为那商队的组织工作之完善而赞叹不已,1200峰骆驼的队伍扎营、打尖、休息、出发,一切都有条不紊,准确而迅速。路经此地的这支拥有1200峰骆驼的商队是从归化(今呼和浩特)方向来的,打算到新疆哈密的巴里坤和奇台去。其实这条穿越戈壁之路是当年从北京到新疆最近的一条路线。当年还有一些驼队是到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去的,如今这些地方已经在蒙古国境内,但是在清代,清政府派出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就像伊犁将军管辖的新疆伊犁一样,管理着现今蒙古国的土地。

就在粮尽弹绝之际,救兵方才到。斯文•赫定把这个让他永生难忘的地方理所当然地标注在了他们绘制的地图上,并在谢别斯廷(音译为SEBESTEI)泉的前面加上那林(NORIN),这是与他一起坚守的瑞典地质学家那林的名字,因为这个泉的经纬度是那林测定的,按照惯例,斯文•赫定总是把测定泉水经纬度人的名字放在泉名的前面。在斯文•赫定绘制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地图上,谢别斯廷的正式名字就成了NORIN---SEBESTEI。而出现在中文地图中的布拉格是蒙语中水泉的意思,显然是后来绘图人所加的。因此,如今地图上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这个地方,就是当年斯文•赫定困守了一个月的谢别斯廷泉。这是西北学者杨镰教授的一个重要发现,可惜这位探寻黑戈壁和古楼兰的学者前些年已经离世,中国地名史应该记上他的一份功劳。

这口井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周恩来井,1962年中蒙两国划定边界时,关于这一带的边界走向,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当时蒙古国提供了一份清代内、外蒙古的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按照清朝当时内蒙古和外蒙古传统习惯线划分的,这张地图可是够厉害的,表明的是漠北和漠南(内蒙古、外蒙古)分界线,它把额济纳旗、黑戈壁等中蒙一线本属于中国的部分领土划在了外蒙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被划在了边缘上。如果要按这个地图分界的话,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不能正常使用了,而且还会丢失部分领土。在中蒙外交谈判的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提出应该根据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张地图来划界,周恩来总理于是找来了《斯文•赫定1927年——1935年中亚考察地图》,这份地图清楚地标明,当时中国与蒙古国的边界线位于谢别斯廷泉以北。这张1927年由西北科学考察团斯文•赫定绘制的地图是国际上广泛流传和认可的地图,有力地证明了1927年科考,斯文赫定是在中国境内科考,不可能跑到外蒙古科考。这个证据确实有力,随后中蒙两就依据谢别斯廷泉(北纬42’45’227’东经96’58’652’)划出了当时的国界走向,最终这口井也自然而然地划在了中国境内。此后在谢别斯廷泉以北树起182号界碑,2002年中蒙边界联建之后,182号界碑成为了496号界碑。由于斯文赫定的一次科考,由于周恩来总理的据理力争,谢别斯廷泉终于划在了中国境内,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领土的主权,如今,谢别斯廷泉已基本上干涸了,可当年就是这眼泉水,被南来北往的商旅们重视有加,商队途径此处,无不驻足休息打尖,人畜饮水,补充水源,没有这眼泉,就很难走出茫茫黑戈壁。

如今在其不远处芦苇丛中有一池碧绿的泉水,现在这眼荒漠甘泉已经被边防官兵用铁栅栏保护起来。当年在这条商路上行走的商旅,如同今天去新疆贸易的商人一样,感觉是在自己国家行走。伴随着外蒙古的独立,尤其是1962年边界的划定,再后来公路、铁路相继开通,这条丝绸古道黑戈壁地段中古老的道路才逐渐衰落和冷寂了下来。今天这里亘古如斯,漠风呼啸,变化的是我方一侧道路宽直平坦,沿边境一线的巡逻路也修建好了,边防战士们巡逻时,不会在无路的戈壁滩上行车受颠簸之苦,也不再遭遇车陷沙坑、前拖后推之累了。沿边境拉起的铁丝网,有效地防止了人畜越界产生的纠纷。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边防设施建设,也是国力的展示。界碑那头荒凉的小道也许就是商旅们赶着骆驼北上戈壁阿尔泰、巴彦洪戈尔、库伦、乌里雅苏台;西去唐努乌梁海、科布多、阿勒泰、莫斯科的古道。动物骨骸、烧过火的痕迹也许是他们安营扎寨之处,蒙方境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北边的谷地山峦依然沉默不语。

国门西南方向是斯文•赫定探险队当年驻扎的75号营地,这是一座巨大的红柳枝蔓织成的迷宫。由于经常有人和动物爬进爬出,红柳枝上有鸟巢,红柳包里住着狐狸、獾,里面形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过道。实际上这座巨大的红柳包是一棵红柳滋生出来的,属于一木成林。在沙漠、戈壁地带,红柳是最耐旱的植物,生长极其缓慢。一棵红柳要长到四五米高,最少也得几百年。从1927年12月到1928年1月,重病在身的斯文•赫定不得不和几个助手留守在75号营地,就住在红柳包附近安营扎寨,等待救援长达一个多月。当时斯文•赫定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要在这里死守到底。斯文•赫定说:我在一个红柳包的附近,扎下了我的营地,就在前面,四顶帐篷占红柳包中心的四个角,他们每天在这等哈密来的信使,向他们报告科学考察团能平安到达哈密,这样就可以把他们救出去了,这个营地就是所谓的75号营地。这位著名的探险家,为保证团队的安全,自我流放在地角天涯,度过了圣诞、元旦等节日。在并不友好的边境,在黑喇嘛阴魂不散的黑戈壁北门,靠打猎维持生命,一直坚守到营救人员归来。

黑戈壁这块土地上有西戎、羌族、乌孙、月氏、匈奴、汉、吐蕃、党项、回纥、蒙古等20多个来草原少数民族驻牧游猎,这些民族后来在与农耕民族无数次的冲突、交会中,大多逐渐融于汉族大家庭,有的则成为中国的某个少数民族。汉代边障依托北山就是现在的合黎山、龙首山合马鬃山,统称为北山,黑戈壁正好位于其腹地,河西走廊南部的祁连山,阻挡了羌族、吐蕃之威胁;北山阻挡了来自北方匈奴的侵扰。迥然不同的地理位置,两种不同姿态的山峦,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河西走廊为汉帝国经略西域提供了大通道,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提供了保障。

1934年,斯文•赫定和贝格曼从黑戈壁西进哈密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城——明水古城。按原计划,他们一行当天要穿越黑戈壁,晚上将到达新疆哈密境内的庙儿沟。但明水路边一处古城遗址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是一处汉代古城,尽管行色匆匆,贝格曼仍然为气势宏敞的明水古城画了一幅实测图。古城一共有七组建筑遗址,其中五个是烽火台。这是由一组烽火台严密拱卫的城池。贝格曼绘制的《明水遗址实测图》至今为止是此处遗址仅有的公开发表资料。包括斯文•赫定在内,近百年来穿行于此的中外探险队数以千计,竟与距离明水古城仅一望之遥的一个神秘要塞失之交臂。这样大的一个军事管制区,却从不为人所知,静静地潜藏在天山峡谷。随着神秘要塞浮现于世,一段关系到天山绿洲牧场存亡、丝绸古道兴衰的往事,便穿过如流岁月,成为现实生活的新话题。历经两千年沧桑的明水古城,到公元1935年,仍旧巍然屹立在斯文•海定带领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之后,在他所写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这座两千年前大汉皇帝抵御匈奴的西北前哨阵地,现在虽然已变成一座废墟,但在北面一座山顶上还有一座高耸的烽燧,非常清楚地屹立在那高山之巅。整个山谷是一块小型的山间盆地,海拔2130米,用土坯建造的古代工事虽然已经2000多年,但它能傲视着风沙和暴风雪,时间莫能使这里的一切完全消失,在它的周围还有6座烽火台,至今仍很坚固。像大型运动场地一样的军事城堡,虽然已是废墟,但凡是朝南的建筑都很完好,惟有西北一侧已多处风化移平,周围山体多半是裸露的花岗岩石,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明水是黑戈壁与新疆东天山两个地理单元的分界。明水古城地处黑戈壁丘陵地,丝路北线重要关隘,东可走向额齐纳(居延),远到宁夏、归绥和华北各地;西可跨进新疆,沿东天山以南到哈密、吐鲁番,沿山北可走向巴里坤、木垒、北庭以西;北可通过崆哆罗山上蒙古高原到乌里雅苏台;南可经公婆泉、鹰凹峡到河西走廊。明水附近古道四通八达。早在两千年前,这里就是从河西北部由内蒙走进西域的另一条重要通道,有关山、大漠中的汉塞之称。这里东西走向由于地势略高,不少地段属有水草的半荒漠地带,正如古人形容的那样:大漠苍凉,一派枯黄,时有阵阵狂风不可挡,漫空沙石乱飞扬。穷以大漠连朝暗,多少征人委异乡。尽管情况如此,但自古以来,这条线路却是游牧民族常常依靠驼马往返迁徙的荒漠古道,又称伊吾古道。由于外蒙古脱离中国,由于兰新线开通,它从古道的要冲变成了一节盲肠。

黑戈壁是见过世面的,它见过盘古开天地的壮举,见过女娲补天的豪迈,见过三皇五帝的功绩,见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见过丝绸之路商旅的足迹,见过黑喇嘛、乌斯满的凶残;见过斯坦因、伯希和之流的卑鄙和贪婪,见过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新疆督军杨增新、历史地理学者杨镰的正义和执著……有多少潇洒豪放的汉子和柔情多姿的女子在大漠岩石和戈壁之间。任古老的漠风编织着茂盛的故事,任现代多情的风狂吻着她刚烈的脸颊。

黑戈壁盛产传奇,黑戈壁充满迷幻: 黑喇嘛、碉堡山,红石山、伊哈托里、谢别斯廷泉、国门口岸、明水古城、马鬃山玉矿、杨增新要塞等待你的发现。谈黑戈壁,道黑戈壁。留恋黑戈壁,探索黑戈壁,黑戈壁像块磁石,吸附着许多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悲壮激昂的故事传奇,等待你的光临,期盼你的发现。黑戈壁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会铭记一生。它粗犷豪迈,它神秘诱人,它气场雄浑,它底蕴深厚,吸引无数探险猎奇者一次次光顾。

网络讯息

2022春节老人祝福语视频文案盘点

2022-11-24 19:30:12

网络讯息

伍子胥一夜白头(勾践为何要鞭尸伍子胥)

2022-11-24 19:34: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