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作业管理力度为学生学习减负提质(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

双减落地,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作业仍然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那么,既要顺应改革洪流,又要确保学生学足学好,一份高质量的作业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琼基于理论和实践,分享了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一份高质量作业的路径,为教师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本文共3731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双减必须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就需要把作业教学与课堂教学、课后教学和考试评价与治理改革相互联动。

作业的内涵与功能

作业不等于家庭作业,更不等于书面作业,更不是窄化的书面机械训练,刷题提分。

1、作业不只是用来写

作业绝不是课堂教学的延长或附属,而是与课堂联动的,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的学习活动。

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都属于课外作业的范畴。

2、作业的功能

作业的功能应当从强调工具性到强调发展性,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育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巩固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固然是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过于单一化。双减落地后,需要摒弃旧有认知,将作业作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利器。

作业可以分为操作型作业、欣赏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创新型作业、亲情作业等等,其功能也应当大大拓宽:

培养良好作业与学习习惯、兴趣与自信

锻炼学生的坚持、责任感、合作等品质

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参与实践、家庭、社会生活能力(劳动、挖掘家风家训)

对教师来说:诊断学习,改进教与学

如何设计高质量作业

1、高质量作业设计的原则

指向育人:素养导向,全面发展

遵循规律:依据儿童发展规律,体现适切性

进阶发展:体现梯度,发展创造

尊重差异:分层(扶弱、强中、培优)

个性特色:弹性、选择性

知行合一:结合现实生活,在真实情境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系统整合:学科内在关联,跨学科的关联,不同年级/学段的整合

与时俱进:社会热点、时代脉络、技术前沿

下面有几个非常有趣的作业形式,并且真正落实了在实践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自然观察的小任务,如记录种子的发芽,牵牛花的成长等,是非常有趣的作业。

在室外静坐5分钟,仔细倾听各种声音,再花5分钟分辨那些你能听清的声音,选出你最喜欢的声音写一首诗。

为学校策划10门新课程,并给校董事会成员写一封信,说服他们执行其中的一种。

2、有理有据地设计高质量作业

设计一份高质量作业,教师的理论素养至关重要,做到有理有据,真正体悟教学目标、课标的内涵。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作业,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下面有二个比较重要的理论。

第一、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摘桃子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为此,教师要发挥支架作用,设计有趣、有意义、有挑战性高阶学习任务或作业,同时,善于跳一跳,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任务或作业,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第二、思维评价理论:设计不同认知层次的作业

针对作业评价,有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提出SOLO(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分类评价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3、以过程性评价撬动作业变革

将作业设计与育人目标相结合,起到减负提质的效果,育人目标贯穿在学校的学科过程性评价之中。

依托过程性评价,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比如在过程性评价中,语文学科的阅读实践活动的作业形式可以有课外阅读活动和争章活动作业等。

争章活动作业中要求在中年级中主要进行古诗考级活动,将小学生必备古诗75首,每5首为一级,共分为15级。学生背诵完一级后,找老师和同学进行考级,如果学生考过,老师就在对应的级数边上,盖章通过。

此活动,监督学生进行古诗积累,同时还能增强自信。

在课外阅读活动作业中,要求完成教材快乐读书吧规定书目及《同步阅读》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通过《课外阅读记录单》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评价,意在多督促学生能养成每日、每周读书的好习惯。

为探索更多的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的作业形式,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作业。如

例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六个人为一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进行下面的研究:

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主题(比如,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卫星、潜水器、飞机、高铁、网络……)

通过上网、看书、请教家人等方式收集研究主题的相关信息。

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收集整理信息方法的经验交流。

选择适当方式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文字、表格、图片……)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

各班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全校展示交流。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对作业形式的创新性表现,并且真正落实了教育育人的本真

作业评价:从对错评判到证据意识

作业评价很重要,不仅仅是停留在打钩的简单动作上,更需要对学情进行深化分析,对作业的质性持续追踪分析。

同时,基于分析的证据,提出改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过程性/发展性的学生作业质量分析与成长的记录档案袋,搭建课堂-作业-考试-改进的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的大数据系统。

基于大数据系统,形成学生数字画像。描绘出学生的学习轨迹,就其学科差异、学科潜力、薄弱环节、学习成绩、学习目标进行分析。

作业管理:建立校本的高质量作业体系

搭建起校本的高质量作业体系,从标准规范、作业设计、管理制度、教研队伍四方面入手,打破以往各学科、各年级教师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同时,要建立同一年级学科内课堂-作业-考评-优化的作业体系,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作业体系,构建点线面的学校立体作业体系。

作业体系可以是各学科的,也可以是校本主题特色的。

要将以往对作业设计的探索构建成一个体系,以此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一份高质量的作业可以说是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趣的有利抓手,也是促进双减深度落地的有利推手。

这也就需要教师提高对作业育人价值的再认识,结合理论与实际,不断探索,在尝试中实现创新,来提高作业设计、实施与分析改进能力,践行高质量育人。

作者 | 李琼

编辑 | 倪文东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网络讯息

一个金字旁加各念什么(铬的读音为何呢?)

2022-11-19 14:15:43

网络讯息

智斗豪猪秒杀,它越级打猫科动物的脸,黄鼠狼科比猫科强?

2022-11-19 14:18: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