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补充水分是关键(为什么你吃了会不舒服呢)

天气闷热时,你会感觉头晕恶心吗?是不是经常一身汗,衣服上总有一大片白色汗碱?有没有总是口渴却越喝水越渴的情况?如果被说中了,你就得多个心眼了,小心中暑找上门!

到底该如何科学防暑?你知道吗,有时错误的做法甚至可能引起中暑、加重症状。

误区1

防暑即防晒,捂严实了最好?

错!

人体是恒温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大脑中枢会对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进行调节。但如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气温高于32℃,湿度大于60%)长时间停留、重体力劳动、大量运动,就会有中暑的风险。通常来讲,湿度越大,人的体感温度就越高,也更容易中暑。

而一旦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功能失衡,就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口渴、乏力、精神不振等中暑症状,严重的还可能直接晕厥失去意识、引发多脏器衰竭,重度中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热射病了。

建议大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停留时,注意科学补水,物理防晒选择撑伞,要穿凉爽透气的衣服,帮助人体更好地散热。

误区2

渴了才喝水,一口气喝的越多越好?

错!

因天气热、大量运动等原因过度出汗时,我们更要主动饮水。因为当你感到口渴时,就表示身体已经很缺水了,如果还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则代表着人体发生了脱水。所以,如果你很怕热,在夏天经常出汗,特别是出大汗,衣服上明显有很多汗碱,无法避免大量运动或是长时间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那就得提前补水,不能等脱水了再补。

那补水应该喝什么?正确的答案是补水的同时不要忘记补充电解质。吨吨吨灌一大杯凉白开虽然畅快,但可能导致脱水进一步加重,因为人体在脱水情况下已经丢失了电解质,这时如果喝大量的白水,会让体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人体为了维持原有的电解质浓度就会努力地排水,这就是自发性脱水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体在脱水时会越喝水越渴、越喝水越排。

误区3

不感觉热就不会中暑?

错!

婴幼儿、儿童、肥胖者、久坐人群、孕妇,以及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的年轻群体等,都属于易中暑人群。其中,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运动健身人群、消防员、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等。

此外,小孩、有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因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致使人体散热功能障碍,对外界温度的感知也比较弱,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中暑。以上特殊人群及其家人需要格外注意,尤其脑梗塞、脑出血、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更需小心。

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如果出现了大量出汗、头晕、头痛、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可能都是先兆中暑,而对于儿童则可能出现口干多汗、身上起红疹、四肢无力、没有精神等症状。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如前往阴凉通风处、进入有空调的房间等,同时还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分。

误区4

追求极致的0糖?

错!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不少消费者、尤其年轻群体在日常饮食中追求0糖0卡0脂,害怕多吃一口含糖食品都会胖,甚至断了碳水和水果。虽然保持健康需要控糖,但糖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健康饮食中是需要摄入适量糖分的。

为什么用来补水和电解质的糖盐水中要加糖?电解质饮料中也含低糖?因为糖能够帮助肠道更好地吸收水分,让补水更高效、更科学。同时,糖还能够为大脑供能,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转。切忌因为矫枉过正的饮食习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尚在伏天的人们来说,不管是防暑降温,还是运动补水,及时补充电解质总归是没错的。自己配一点糖盐水,或是选择电解质饮料都好,不要忘记随时随地喝一口。

除了身体上的伤害

高温带来的另一危害

也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那就是心理中暑

心理中暑如何预防?

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激惹和行为失控。

心理中暑症状

(图片来源:济宁新闻网)

心理中暑往往发生在夏季和炎热的天气,尤其是热浪日,即连续三天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日子。心理中暑如果不加以干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温带来的心理中暑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很多实验就表明,在高温日,心理急诊科就诊率会普遍增高。

温度与心理急诊科就诊率的关系

(图片来源:Nori-Sarma, A.et al., 2021)

高温与人际间和群体间攻击行为,暴力性自杀行为,以及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问题的出现有关。

研究者们发现,攻击行为和自杀行为会出现季节性波动,夏天发生的攻击事件,如家庭暴力,社会骚乱事件和人际冲突,都比一年中的其他季节更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自杀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见图3)。当温度超过18℃后每增加1℃,自杀行为相对风险会提高约3.8%。

此外,研究还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入院人数与当天温度呈正相关。在高温天气下,相比于低温天气,人们普遍报告更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心理中暑如何预防?

基于对心理中暑机制和易感人群的探讨,我们必须提出一些有用的预防建议。由于高温对人生理、心理和行为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并且随着全球变暖的继续,这种影响可能相比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变得更加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降低高温对我们产生的心理影响呢?

1、恰当归因。一旦我们把生理反应归因为环境中他人的冒犯行为而非高温时,个体就会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因此如果个体能够清楚地知道温度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时,那么就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反应归因于高温天气,而非外部事件,进而修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好好睡觉。德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夏令时带来的睡眠增加导致自杀的企图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可见良好的睡眠对我们的情绪状态有多么重要,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也会加强我们的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睡眠质量

3、少饮酒。夏天由于喝酒而导致的冲突事件,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对于减少这类暴力事件,不仅仅需要治安管理的参与,也需要人们提高对饮酒危害的认识,尽可能减少饮酒,让自己保持清醒和克制的状态,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4、居家办公。在异常高温的天气,如40度以上的热浪日,需要适当安排居家办公,给户外工作的工人安排假期,减少闷热环境通勤时间。

资料:科普中国、北京日报

编辑:吴兴婷

网络讯息

澳洲称霸村口大黄,袋鼠山羊手到擒来,竟然还保护动物?

2022-11-18 11:33:15

网络讯息

盘点夏天坐月子注意事项

2022-11-18 11:36: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