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皇帝,估计不用大家评论什么,朱元璋同志估计看到它的后代的所作所为,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一帮什么扯淡玩意,在明朝的众多皇帝之中,有作为的除了朱元璋、永乐帝、朱佑樘之外,其他的皇帝都是拖后腿的主儿。炼丹的(嘉靖皇帝),干木匠的(天启皇帝),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等等,但是在这众多的皇帝中,却有一位我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皇帝,他就是天天研究长生不老的,爱炼丹的嘉靖皇帝。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嘉靖皇帝朱厚熜,庙号世宗,朱厚熜本来只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被封为兴献王,按道理来说他本与皇位无缘,但是明武宗同志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严重,《明史》记载:"荒淫暴戾,怪诞无耻",导致在31岁的年纪英年早逝,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留下子嗣继承大统,所以当时明武宗的生母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这样朱厚熜同志一步登天,完成了从亲王到帝王的跨越(对比它的祖辈朱棣同志从亲王到帝王的困难程度,他实在是幸运)。
明武宗
作为一个15岁的小孩子,远离自己的家乡(兴献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几乎只身来到北京,他的内心是忐忑的,而且选他当皇帝可能是杨廷当时觉得小孩子比较听话,这样可以培养一个傀儡皇帝以便稳固自己的权利。这更加让他内心不平静,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下他的高智商让他开启了45年的执政生涯。
嘉靖皇帝
第一、大礼仪之争
按照诏书来到京城后,首辅杨廷和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下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嘉靖皇帝与朝中高层的第一次较量,以胜利告终,一个15岁的孩子,面对这么多官场老油条能去的胜利,可见其智商过人。
第二、皇考之争,也就是谁才是他宗法意义上的父亲,按杨廷和等人的意见,你嘉靖皇帝是接武宗皇帝的班,所以明武宗才是你宗法上的父亲,但是嘉靖皇帝是个孝子,坚决不同意,通过三年半的斗争最终以这是皇帝家事,外官无权干涉为由,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在此基础上,嘉靖皇帝还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够风光,应该将其供奉在太庙,,但是嘉靖在位时,太庙的九个名额已经满了,如果加一个进去,就得把原来供奉的皇帝请出一个来,但是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借他两个胆子也不敢,所以他就另辟蹊径,把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明成祖,这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朱棣的地位,把它放在了和自己的老爹朱元璋一样的地位,可以放在明朝太庙的正中央供奉,这不但提升了朱棣的地位,也给自己的老爹挤出了一个位置,在嘉靖29年佳境的生父兴献王改为睿宗进入太庙,这件事情再次将它的高智商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嘉靖中兴,面对明武宗同志留下的烂摊子,嘉靖皇帝力主改革,诛杀佞臣,加强中央集权,他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使得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经济上奖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极大的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在这个时期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出现。
第四、世宗崇道,二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登基后迷信道教,不理朝政,整日炼制长生不老药,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不上朝,按照正常情况分析,皇帝这样国家多半是废了,政权肯定旁落,而且在这个时期明朝的聪明人可谓是扎堆涌现啊,像戚继光、徐阶、严嵩、张居正这些人可是个顶个的都是能人,论聪明才智那更是一等一。但是这么一堆优秀的人才,都被嘉靖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严嵩掌握朝堂20余年,他贪污,他乱整,再没有威胁嘉靖统治的时候,嘉靖都可以容忍,但是一旦威胁自己的统治,立马将严嵩处置,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高智商的皇帝,表面看起来昏庸,但是对朝政了如指掌。
嘉靖皇帝,年幼的时候战胜当时的文管集团,为自己,为父母赢得地位,亲政后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国家实现中兴,晚年怠政时依然可以牢牢把握政权,将严嵩,徐介,张居正能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我们不得不感慨嘉靖皇帝的高智商,虽然后期统治相对混乱,但是我们也不的不承认他从来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也一直都能踩对点出招保住江山,如果没有一颗极其聪明的头脑,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