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是老舍诞辰120周年,老舍先生在40多年文学生涯中写下了250万字,其中,仅北京真实山名、水名、胡同名和店铺名就出现了240多个,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老北京风俗人情生活长卷。百年烟云,老城依旧,让我们顺着老舍的笔迹,做一回老北京穿越之旅吧。
老舍先生(资料图)
景点一:小羊圈胡同(今小杨家胡同)
位置:西城区新街口大街,护国寺大院西侧
相关作品:《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小杨家胡同是老舍出生长大的地方、《四世同堂》的舞台,亦是如今读者圣地巡礼的必游之处。此胡同的经典造型早已在老舍先生笔下定格: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
小杨家胡同
这胡同狭小、难寻,新建的民居更使之换了人间,但对老舍来说意义非凡。研究者发现,此胡同在清代属于正黄旗驻地,而老舍写了一辈子也写不倦的老城西北角,也正是其父母隶属的正红旗、正黄旗驻地。小杨家胡同中那些融进作者血脉里、与心灵粘合的历史,是老舍文学地图的卷首,亦为其精神世界的奠基、北京情结的源泉。
如今曲折依旧的小杨家胡同里,大槐树早已没了影踪。也许这跟《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大爷、冠晓荷等人一样,只存在于作家的遥想中吧。
景点二:阜内大街
相关作品:《骆驼祥子》
与串起北京旧城的纵向一轴类似,阜内大街东至北海的横向一线是勾连了妙应寺、帝王庙、广济寺等汇集宗教祭祀、人文艺术的文脉。这里是骆驼祥子活跃的地方,书中的人和车厂位于西安门大街上。没有皇家建筑的金碧辉煌,却多了一份市井的闲适、民俗的生气蓬勃。
老舍在书中不吝铺开笔墨:…绿柳新蒲,招引来吹着口琴的少年,男男女女把小船放到柳阴下,或荡在嫩荷间,口里吹着情歌,眉眼也会接吻。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
寺庙,教堂,御河,白塔,大桥……名胜古迹接连并排的阜内大街是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妙应寺中始建于元代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覆钵式塔。
历代帝王庙、妙应寺
2019年起,北京市西城区将实施阜成门内大街复兴计划,重塑一条连续的、安全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老舍笔下的最美大街有望复现。
景点三:龙须沟
位置:东城区龙须沟路,天坛北面
相关作品:《龙须沟》
提到老北京最美的街道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老城的另一面——龙须沟。
龙须沟本是一条宽两米多的明沟,沿着天坛东北角蜿蜒南下,直至南护城河。但从民国初年起,龙须沟就变成了一滩死水,积满秽物,蚊蝇丛生,以致后来整治时要刨5米厚的垃圾才能看到原始地面。
曲剧《龙须沟》剧照
在整治前,这样一个恶臭不堪、疾病蔓延的地方,因离东晓市、天桥近,生活着许多以手工艺和苦力为生的穷苦劳动人民。老舍创作的戏曲《龙须沟》便是结合臭沟沿整治实情,写出解放前后龙须沟大杂院居民的生活变化,歌颂党和人民政府的现实主义作品。
如今龙须沟所在的金鱼池小区已经彻底换新颜。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如今龙须沟早已改为暗沟,但只要走进龙须沟路,就能在金鱼池边上看到妞子的雕塑。不仅是那段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老舍文学理想图景在北京真实打上的烙印。
结语:老舍研究专家赵园先生曾以充满感情的笔触论述:能找到想的‘人’的城想必是自觉幸运的……北京是属于幸运者,它为自己找到了老舍。同样幸运的是,老舍也听到了这大城的召唤,那是对北京以其文化魅力对于一个敏于感应的心灵的召唤。是的,古都北京需要这样一个充满热切乡情与民俗关怀的文化导游,老舍的文字不仅是时代的写照,更是老北京人文精神的精华所在。(韦融望)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