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湛兮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前言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自传体散文集,名为六记,实际上却遗失两记,书中只有四记,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最初这本书是在光绪三年被一名叫杨引传的居士在一个冷清的摊位上偶然翻阅到的,他读后觉得十分喜欢,便推荐给了自己的好友,反响同样很好。
但当时的读本是作者原手稿,可能杨引传担心过多传阅会造成损坏甚至遗失,在试着找寻原作者无果后,他便在上海申报上刊登了文章,让更多人读到了该书,并流传至今。
这本无名氏的个人自传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在近200年的时间里为人称赞?
我们可以试着从书中四记里寻找蛛丝马迹。
一、闺房记乐
这一篇章记录了沈复和他表姐陈芸之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伉俪情深、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举案齐眉、其乐融融的婚姻生活。
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两人真挚热烈的情感,时时为对方着想的贴心,以及愿意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鹣鲽情深。
客观地来讲,沈复和陈芸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因出类拔萃而流传百世的才子佳人。
他们没有惊人的美貌、家世或是才学,只是一对普通爱好文艺的夫妻。
从小一起长大,因喜欢而定亲,初恋即初婚,两人彼此了解,互相疼惜。
陈芸刚嫁给沈复时,碍于封建礼教,表现得很乖顺客套,话也很少。
沈复对此很苦恼,经常劝慰陈芸不要压抑自己,有任何想法要说出来,希望两人可以多交流沟通。
这看似小事,不过是丈夫鼓励妻子多表达、做自己,但在受女子出嫁从夫思想荼毒十分严重的古代是很难得的。
意味着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重视,表明丈夫没有看低妻子,而是希望和对方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的相处模式。
不仅如此,沈复还在陈芸因误会被公婆(沈复的父母)厌弃赶出家时,竭力为陈芸说话,甚至不惜和父母产生嫌隙,放弃其经济支持也要和妻子共进退。
哪怕此后生活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也从没半句怨言。
而陈芸在夫妻二人经济条件好时,陪着沈复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呼朋唤友,尽显浪漫,以及平等交流、相濡以沫、情投意合的美好;
在家里捉襟见肘时,竭力以刺绣补贴家用,省吃俭用,悉心陪伴,让贫寒的日子多了一份温情的滋润。
即便在生命尽头的弥留之际,陈芸也没有怨恨,只有感恩,并设身处地地为丈夫筹谋将来,尽量安抚鼓励对方,尽显体贴与温柔。
两人间的神仙爱情在受封建礼教束缚,男尊女卑思想控制的古代实属难能可贵。
这也让读者意会到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如同一场精神盛宴,能给予人足够回味一生的快乐,是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争取的东西。
二、闲情记趣
这一篇章记录了沈复从童年到中年的个人爱好,叙述了他对不同山川景致、建筑装潢、物件摆设的见解,体现着他的爱美之心和不同凡俗的美学观。
沈复幼时家庭条件优渥,为他提供了不少记忆深刻的童年乐趣,也为他后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他因学识和见闻的增长,在不同的时期醉心着不同的东西。
唯有赏玩花卉盆景,和与志同道合者聚会闲谈一直是心头好,难以割舍。
回顾半生,沈复认为那些闲情逸致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很多欢愉,也制造了很多难以忘怀并值得怀念的美好回忆。
这也让读者意识到,人生有一两个兴趣爱好,保持着对某些美好事物的追求,不人云亦云,能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但能滋养自己的精神和感情世界,还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为人生加些谈资。
三、坎坷记愁
这一篇章记录了沈复前半生所有的苦难和内心伤痛。
最开始他因维护妻子被父亲逐出家门,居无定所,失去经济支持、没有稳定收入,加上妻子生病咳血需要看病吃药,生活过得窘迫不堪,好在关键时能找到亲友资助才在一次次绝境中缓过来。
沈复曾尝试着做生意,但天不从人愿,亏了个底朝天。
随后,他在父亲的推荐下继承其衣钵做了幕僚,打算靠抄录誊写为生。
但并不是时时处处都有人需要,所以他一直四处奔走,过得饱一顿饥一顿。
父亲去世后,亲弟弟排斥他,考虑到自己曾经被过继给他人,他放弃了家产继承权,几乎和家里断绝了往来。
随着女儿被送去做童养媳、妻子病逝、儿子早夭,他觉得自己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孤家寡人。
最后经发小介绍,沈复总算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可东家常因官职需要东奔西走,他也只能跟着跑,于是又过了多年的奔波日子。
在我看来,沈复所经历的凄凉悲苦与漂泊无依其实和他早年在经济上过度依赖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他能明白君子在世必须有安身立命之本,早点习得一技之长,做到经济独立,早些规划好未来的生活,人生可能就是另一幅光景。
相信这对广大读者而言,也算是个警示。
四、浪游记快
这一篇章记录了沈复在30多年幕僚工作期间所到之处的美丽风光以及当时各地的世态人情。
沈复在青少年时期便随着当时当幕僚的父亲因工作地的变迁到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处,他便会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喜欢的风景名胜,并乐于了解当地的风俗。
成年后,沈复也因为做过生意和工作性质比普通人游历过更多的地方。
他觉得自己每到一个不同的地方,见闻便增添几分,经过日积月累,不仅开拓了眼界,连心胸也跟着变得宽广了。
同时,他也认为始终坚持着不被世俗对风景的评价所左右,保有自己对所见事物的独立认知,也是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源泉。
这也让读者意识到,现在的旅游和古代的游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找地标建筑摆pose拍完照就走,而后者是在用心体会景致并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后写下见闻和感受;
一个是对外的炫耀,一个是向内的挖掘。
一个于人生意义不大,一个却可以让人生更有意义。
小结
《浮生六记》的书名源于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意思是,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我想作者取这个名字也是告诉大家生活里有很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或好或坏,可能有时候我们无法掌控,但是否能从中得到欢愉全在我们自己内心的看法和取舍。
另外,作者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受到苏轼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的启发。
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觉得记录下生活点滴是件与自己而言有意义且美好的事,哪怕里面没有惊天动地,光彩熠熠的内容,但至少是自己真实人生的写照,是老后记忆稀薄时可以凭吊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