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称得上是一篇经典美文,不少学生都从中感受到了孟子的忧国忧民之心,能在学生时期拜读背诵这篇文章,对学生也很有教育意义。
不过,其中的一句,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大家已经记不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了,对于这个问题,不少网友都说前者,但网友翻出了多个版本的教材,力证此谜题的答案。
天将降大任于谁了?是人、斯人傻傻分不清,网友开始翻教材了
从1992版的教材开始,经历2001、2016改版,人教版语文教材,经历了三个阶段都没有把这篇课文删除出去,而且根据大家拿出的证据来看,文中也确实都是是人。
而且人教社的中学语文编辑也说,自1961收录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是人,针对这种回答,网友分成了两派,一派人咬定是斯人,并且说的信誓旦旦,有山东考生说,自己所学的,一直都是斯人,这一点有待存疑,毕竟山东地区大部分人都用的是鲁教版。
而采用沪教版教材的人也说了,自己原先用的是沪教版,确实是斯人,从80后到90后,不少人都一直认为是斯人,就连北大的学生也说,自己学的一直都是斯人,甚至还有人好奇,觉得是不是大家的记忆被修改了,而且教材也改了,这一观点受到了另一拨人的反驳。
认为是是人的学生,普遍都比较自信,并且条理清晰的表明,当时自己被罚抄50遍,所以清晰的记得,课文中就是是人,而且也有人说,语文老师当时还特意跟班上同学强调过,是是人,在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写错了
虽然很多人都没有是人的印象,但笔者也学习的人教版,当时只觉得是人,有些奇怪也不是很顺口,但是老师也说是通假字,通斯人,就没多做了解,可书本上是是人这一点,没什么好质疑的。
而且初中学习通假字都比较枯燥,又是语文学科,很多人可能都会按照自己的记忆中的读音想当然地理解,读斯人读多了,可能就会顺理成章的认为,学的也是斯人,一批人的语文老师要哭晕在厕所了!而面对众多人的质疑,相关的专家也出来回应了。
专家给出最终答案,解开迷题答案
看着众多网友都如此关注这个问题,有专家解读,其实斯人、是人的版本都有,但是现代教材里,一直都是是人,而各种书各种版本,也都不一定相同,要怪只能怪这首诗太火了。
而且想查孟子的原版也不一定能查到,到底哪个是正版也没有办法定义,或许这个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引起讨论,我们讨论一遍,可能我们的孩子也会讨论一遍,不能说教材完全是对的,但是教材是官方用书,所以是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因此,网友所争论的事情,其实可以按下暂停键了,毕竟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记忆混乱的时候,学生时代所学过的东西是固定的,但是发散的思维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也不是记忆被强制修改了,大家不用惊慌。
与其说是时间线被改动,不如说是意识形态出现偏差
其实,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是斯人而非是人,大家默认都是学习的前一个版本,只能说前者确实很顺口,而且看起来更容易被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也是斯人版本,08/90/00后受电视剧或教材辅助功能书影响,觉得斯人是正版,也无可厚非。
所以说,有很多东西并不是记忆错乱了,人教社改版教材也要层层审批,大多数学习的人教版教材是是人,要是今后的学生们不再犯相同的错,在考试中考到这一句的时候能写上正确答案,也就不算是浪费口舌了。
写在最后:学生们有这种求知的精神,并且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论点结合起来,展开辩论以及想象,也算是没白学这篇文章,而家长们勇于质疑教材,也是毒教材事件过后的一种积极表现,其实大家还是可以多多讨论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话题讨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白云__处有人家。空格处应该填什么?A.生;B.深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