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这个词相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对亚洲北部从乌拉尔山以东,一直到白令海峡,这一地区的统称。西伯利亚地区东西一万多里,南北宽5000多里,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上除了洲之外的最大地区称谓。因此,许多人一提到西伯利亚的名字便觉得心中隐隐有些波澜壮阔。
但事实上,西伯利亚这个词原本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词汇。在古代,西伯利亚地区是没有俄罗斯人的,早期接触西伯利亚最多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以它早期的名字是根据蒙古语中的西波尔翻译的,意思是泥泞之地,而古代中原地区则称呼这里为罗荒野。
那么,如此浩瀚壮观的西伯利亚为何被冠以西波尔、罗荒野这样的词汇呢?这就得从西伯利亚的地理特征谈起了。
从地理角度来说,西伯利亚地势西低东高,西边多山地,所以是东西伯利亚山地,中部海拔400米左右,被称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而西部地势低洼,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00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这其中,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但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却没能像东欧平原或者密西西比平原那样沃野千里,反倒是沼泽遍地,水塘沟渠纵横交错,难以利用,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没干过。
西伯利亚地区之所以被称为泥泞之地,其实多半也是因为这个西西伯利亚平原。
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乃至是西伯利亚地区会有这么多沼泽呢?
首先,这地方地势低洼,纬度太低,水分蒸发慢。整个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形盆地,河流入海口处狭窄,导致雨水容易淤积,再加上寒带多冰期,蒸发速度缓慢,简直雪上加霜。
其次,是河流流向问题。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全都是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入海口基本都在北极圈以内,一旦到了入冬时期,北方必然先入冬,这样一来河流下游先结冰,但此时上游的水还未上冻,于是上游的河水就会被下游的冰块堵塞,即使下游河水涌上来也还是会结冰,越堆越高,中上游就洪水泛滥了,这就是凌汛。(我国的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流域北流段也经常发生凌汛。)
到了开春时期河流上游化冻早,下游仍然是结冰状态,结果又是一波凌汛。这一来一回,整个冬季都是灌水状态,北风一吹,连水带土全冰冻了,天气转暖之后,南方冻土先解冻,但是大面积的水又没法排出,于是就淤积在平原上。
本来寒带温度就低,水分蒸发小,再加上夏季的降水补充,这地方就甭想干。因此,西西伯利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才会自古至今一直沼泽遍地,因而被古代人称为泥泞之地,只不过幸运的是,西伯利亚迎来了工业时代,这里丰富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号称第二波斯湾,撑起了俄罗斯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