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总说时势造就英雄。在风云变幻莫测的东汉三国时期,虽然涌现出一大帮英雄人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比比皆是;但能见诸于史册者少之又少,不是青史留名,就是遗臭万年。东汉末年桂阳郡太守赵范却是一个例外,即不是青史留名的忠臣良将,也不是遗臭万年的乱臣贼子,而是蝇营狗苟的臧仓小人。
赤壁之战后,刘备南征荆南四郡期间,特别是赵云攻取桂阳郡之际,赵范第一次出城到赵云军营投降时,以同姓同乡之名,与刘备牙门将军赵云义结金兰,一下子就把自己降臣身份华丽转变成兄弟情份。赵云第一次入桂阳郡治所郴县(今湖南郴州)安民后,到赵范太守衙内喝酒吃饭,未尽酒兴时,不仅被赵范邀请到后堂继续喝酒,还被见到赵范已寡居三年多的嫂子,甚至被赵范当场提亲。
《三国演义》是这样记载赵范对赵云所说的话,即今尊兄堂堂仪表,名震四海,又与家兄同姓,正合家嫂所言。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如何?
这句话,言语不仅明白,用意还明显,但居心不一般,字里行间都渗着为了名利地位,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亲嫂嫂的婚姻来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赵范的动机不纯,又急于求成,一下子将处在微醉状态的赵云惊醒,一口就回绝。赵范先是耳闻赵云在长板坡的骁勇,后是眼见赵云在桂阳郡的英勇,才会第一次碰面就以同姓同乡之名与赵云结拜为兄弟。赵范通过义结金兰的捷径来保住性命、钱财,甚至是官职,本无可厚非。然而第二次会面,赵范竟然想通过嫁寡嫂陪嫁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手段来亲上加亲,巩固关系,自然而然就引起赵云的警惕。
赵范之所以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出来,原因有三。
其一,时间里操之过急。
俗语云:慢工出细活。在赵云攻取桂阳郡期间,贵为一郡太守的赵范的一系列对策都未按快慢缓急进行决策:该快不快,慢慢来,例如欲战欲降,态度摇摆不定;该缓不缓,急急去,诸如赔钱嫁嫂,态度反变得雷厉风行。赵范与赵云第一次会面就结义,一见如故,无可厚非。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亦是如此。然而赵范与赵云第二次见面就结亲,一生相守,勉为其难。此时赵云是娶妻而不是纳妾。
其二,方式上安于故俗。
俗话说:一本经书看到老。当抵挡不了赵云的骁勇而投降时,作为降将的赵范在保住身家性命的方式却未有创新,仍按前人或常人的方法来巴结讨好赵云。结义,不仅能求得生存、减轻压力,还是纵横捭阖、追求功利。姻亲,不但能拉近距离、产生亲切,而且能牢固关系、输送利益。赵范采用结义和姻亲方式来结交赵云,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意气相投,言行相依,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而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为了可以在刘备阵营里可以如鱼得水。
其三,目的上不言而喻。
古语说:无事献殷勤,非奸既盗。为了能在刘备集团里混得更好,身为降臣的赵范在追求名利地位的目的还是极明显,照样将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显现出来,不仅纡尊降贵与赵云结拜,还出卖灵魂与赵云结亲。在久浸官场的赵范的心里,结拜、结亲,只是手段;名利、官位,才是目的。保住性命,失面子只是小菜一碟;获是官帽,奉美色,在所不惜。
赵范第二次与赵云相会之时,不惜牺牲亲人的幸福,不顾及兄弟的感受,一厢情愿地要将寡嫂嫁给赵云,以求能在新的军事集团里仕途能一帆风顺。
笔者按: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赵范,虽贵为一方太守,却是一名降臣,不管是纡尊降贵与赵云结拜,还是损人利已与赵云结亲,最终目的都是追逐个人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