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醒醒
编辑 / 小情书
说到于波可能大家会觉得很陌生,但是说到马季那可是众人皆知,而于波就是相声大师马季的妻子,马东的母亲。
当初不顾流言蜚语,也不顾世俗偏见,毅然决然选择和马季在一起,结婚生子,一起共度了跌宕起伏的夫妻之旅。
在一起的几十年中,于波当起了马季的捧哏,照顾了马季的生活。
在马季生病的时候陪着他四处求医,两人熬过了所谓的七年之痒、金婚、银婚,依旧携手前行。
只可惜再真挚长久的感情都逃不过生离死别,也逃不过命中注定。
01
于波,一个爽朗的东北女生,自小喜欢音乐,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歌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铁道兵文工团的团长焦乃积听到了于波的歌声,一时间惊为天人,主动抛出了橄榄枝,问她愿不愿意加入文工团当文艺兵。
焦乃积以为于波肯定会同意的,但谁知道于波说自己的母亲不同意,所以没办法答应。
焦乃积思前想后,还是不甘心放弃看中的好苗子,于是主动上门拜访于波母亲。
得知于波母亲担忧的是怕于波离自己太远了,不好给她找婆家才不让于波去的。
知晓原因的焦乃积捧腹大笑,拍拍胸脯说:
于波的终身大事,我包了!
于波母亲这才将于波交给他带去当文艺兵,而此后焦乃积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给于波介绍了马季。
焦乃积觉得马季是说相声的,和唱歌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
而且说相声的人大多活得通透明白,会好好珍惜婚姻,于是便主动为两人牵了线。
本以为这事十有八九能成,没想到于波不愿意了,她觉得自己经常在广播上听马季的相声,感觉他像个四五十岁的大爷,年龄差太多了。
记得焦乃积直拍胸脯担保,表示于波去了肯定不会后悔。盛情难却之下的于波,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和马季见面。
谁知道一看到马季,于波对他的印象就更加不咋样了。
彼时的马季只有些黑,有些微胖,有些显老,二十多岁的年纪看着像三十多岁的样子。
先入为主的印象,让于波一下子对马季没有了想法,但来都来了,硬着头皮也要坚持下去。
于波随便和马季聊了两句,就打算找个借口离开,谁知道走之前马季却开口说话了:
我是个普通说相声的,也是个受批评的人。
于波愣住了,接下来马季又开始断断续续地交代。
例如自己谈了几段恋爱,自己又是如何受批评的等等,一股脑将自己所有的情况如实汇报。
马季觉得自己坦诚相待了,这事能成就成,不能成也不强求对方。
听完了马季的人生汇报,于波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但心里对马季印象改变了很多。
受批评的人很多,但能承认的人却寥寥无几,对人诚实真诚更是难得,忽然觉得细看马季,也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差。
最终马季用自己的真诚博得了于波的好感,两人分开前相约下一次再见,于波回家以后也开始期待下一次两人的见面。
只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于波没想到马季会带自己去看批评报告。
于波感觉很奇怪,因为哪个男人追求女人不是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点的,马季却是将自己身上所有的污点和不堪抖豆子一样全抖了出来。
真是反其道而行之,别出心裁。
虽然这样很有可能会让女生对自己的印象不好,但马季很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想骗这个好姑娘。
于波是一个军人,他怕自己会影响到她,与其日后产生矛盾,不如现在就让她知道这些事情,接受不接受全在她。
最终,于波还是接受了马季和他在一起,没多久便结婚了,生活过得朴实简单,于波也很满足于现在的状态,但好日子还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
马季那时候再次被批评,这件事也影响到了于波,许多领导人主动找到于波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为自己考虑:
你是个军人,要站稳立场,考虑自己的前途。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但于波还是坚定地选择支持马季。
对于那个时候的于波来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会坚定不移地和马季站在同一边,丝毫没有动摇过这个信念。
幸运的是灾难终归会过去,马季又重新回到了于波的身边,过回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当生活回归正轨时,幸福也悄然而至。
于波怀孕并生下了儿子马东,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幸福不已。
02
在有了儿子以后,马季的相声事业也有了新的起色。
甚至走到了国家领导人面前说相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相声艺术家,而成就的背后也少不了于波的功劳。
对于马季来说,于波是他相声段子的第一个听众,也是他的第一个分享对象。
他经常半夜十二点忽然想起来一个段子,然后摇醒睡在身边的于波:
老婆,醒醒,我今天在飞机上想起来一个段子,你听听。
此时于波虽然嘴里骂骂咧咧的,但还是强撑着困意听马季絮絮叨叨地说着,又困又想笑。
最终睡意全无地听马季说相声,时不时还指点一两句。
马季的许多经典相声都是在于波的指点下创作出来的,所以马季成功相声的背后少不了于波的奉献。
而那个时候马季也是于波最忠实的听众,于波后来进了中国唱片社任音乐编辑,编辑的一首《十五的月亮》风靡了全国。
这首歌从老山前线唱到塞北高原,从大江南北唱到黄河两岸。
而这首歌也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于波在马季的陪伴和指导下才编辑出来的,这背后也有马季的一份功劳。
在工作上两人互相成就互相指导,生活上亦是相互照顾陪伴。
于波生下了儿子马东以后,生活也多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儿子马东很好地遗传了父亲的幽默健谈,两父子每次聊天嘻嘻哈哈的时候,于波一出现,两父子就会相视一笑,随机而来就是听于波的唠唠叨叨好不热闹。
于波有时候也纳闷在家相处自在的丈夫马季,为什么在外面都不敢正眼看自己?
一次马季出差回来,于波带着朋友一起去接机,谁知道下了飞机的马季先是和朋友打招呼,最后才和自己说话。
而且从头到尾都不敢正视她,回到家里才恢复成她熟悉的样子。
后来于波想明白了,这大概是人的性格的两面性吧。
在朋友面前,舞台上热情爽朗是马季对外人的一种保护色,只有在自己面前时才是真正的马季。
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和包容让两人对彼此的了解都深入骨髓,而两人相濡以沫的爱情也让人羡慕不已。
正当大家对这段感情津津乐道的时候,马季却因为突发性心脏病去世了。
03
马季忽如其来的离世使得于波慌了神,她急忙打电话给远在外地求学的儿子马东,只可惜马东匆忙赶回来也没来得及见父亲最后一面。
马季离开了,留给于波的是无止尽的思念和悲伤。
其实很早以前,马季的身体就不好了。
特别是心脏,一直需要治疗,于波也经常陪着马季坐飞机、坐火车求医,希望能够治好丈夫的病。
幸好马季年轻时爱运动,身体素质也不错,再加上天生的心态好,几次三番和死神作斗争都把命从死神手里夺过来了,心脏问题也渐渐得以控制。
马季在经历了几次鬼门关以后,变得更加惜命,做事有了自己独一套的十六字准则:
以玩为主,玩中找钱,玩钱结合,有钱就玩。
于波对于马季这一番言论很是满意,想着至少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但谁能曾想到那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呢?
马季去世以后,于波和儿子一起操办着马季的后事。
在八宝山的告别会上,和马季的亲朋好友送了马季最后一程,在最后,于波代说了最后的告别词:
与此同时台下响起了轰动的掌声送了这位老艺术家最后一程,于波也泪流满面地鼓着掌送别了自己的丈夫。
04
马季走了以后,于波时常心痛思念着马季,难言悲痛。
不过幸好儿子马东很是懂事孝顺,也算是她心里的一番慰藉吧。
马东在《奇葩说》里提起过母亲于波的晚年生活: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
马东回答:
因为父亲离开以后,母亲太孤单了
或许是因为孤单,于波晚年间也依旧去工作。
即使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她还坚持每周去一个上午,有点自己的事情做,不至于太过于无聊。
这就是悲哀吧,马季的离开的确让许多人怀念难过,但这种怀念难过会随着时间流逝。
随着新人辈出而被冲淡,只有于波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悲伤,越来越孤单。
就如同苏轼的词描绘那般:
生死离别终有时,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既然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就代替马季老师多看看这个世界,多享受享受天伦之乐,想必这也是马季老师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