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近代美术家、散文家、文学家和音乐教育家。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石门县(今嘉兴桐乡市石门镇),家族祖籍浙江鄞县,先祖丰仲颜在明末自宁波府鄞县迁居石门,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
在读师范学校的时候,丰子恺遇到了两位影响其一生的恩师,一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预科班二年级时,上李叔同教授画石膏像课,丰子恺沉迷其中,画艺进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也向李叔同学习音乐,苦练钢琴。
1919年,丰子恺自浙江第一师范毕业,他变卖家产,到东京展开他的留学生涯。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由于经济原因,丰子恺在日时间并不长,但期间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竹久梦二是日本一位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回国后,丰子恺在家乡拿起教鞭,授课讲学。平日在教学之余,开始从事英、日文的翻译工作。丰子恺创作漫画的动机,先是因校务会议过于无趣之余,他便观察同事不同的姿态,回宿舍后画成图稿,颇觉有趣,便开始尝试其他内容。漫画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办《文学周报》的郑振铎的注意。从此其画作开始在报刊上连载。
抗战期间,与大多数文化人一样,为避战火,丰子恺辗转多地,从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后居重庆,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1954年后,丰子恺担任上海市日语学院教师。1960年,上海市中国画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
晚年,丰子恺专心翻译日本小说《源氏物语》。1966年开始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1975年9月15日因肺癌病发去世,享年76岁。1978年获得平反,去除莫须有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