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医疗健康行业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高度关注,作为全球领先的一大新股市场和医疗健康投融资中心,港交所于9月1日举办2022生物科技峰会。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在会议上表示,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香港已经迎来了近100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港上市,新股融资总额近2600亿港元。自2018年4月底至2021年年底,全球医疗新股融资额的近20%均通过港股市场筹集。
但也需注意,在经历资本追捧之后,加上疫情、地缘政治等外围因素影响下,港股生物科技公司流动性趋紧且交易量低迷。欧冠升在会议上称,我们将鼓励分析师更广泛地覆盖医疗保健行业,尤其是增加对中小盘股公司的研究,提升整个板块流动性。
20%医疗新股融资通过香港股市募集
在新经济公司云集的港股市场,医疗健康板块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却是成长最快的新兴板块之一。
2018年4月底,港交所进行上市改革,在《主板规则》中新增专为生物科技公司量身定做的18A章节,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香港医疗健康板块由此迎来一轮爆发期,并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一大新股市场和融资中心。
9月1日,欧冠升在峰会上表示,自2018年4月底以来香港已经迎来近100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港上市,融资额近2600亿港元,占同期香港新股市场融资总额的19.4%。这其中包括52家通过18A章节规则上市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新股融资总额达到1150亿港元。
欧冠升进一步称,全球医疗新股融资额的近20%通过香港新股市场筹集。目前港交所正在受理的医疗行业上市申请近40宗,其中有13家尚无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通过18A章节规则上市。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医疗健康公司已达208家。
自2018年年初至2021年年底期间,港股医疗健康板块的总市值增长了225%,2021年该板块的新股融资总额,也比改革之前的2017年增加了930%。
香港上市制度改革之后,医疗健康板块变得更加多元化。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港股市值前十大医疗健康公司基本上都是传统制药企业,但到了2022年,市值前十大医疗健康公司有4家生物科技公司,还有2家智慧医疗公司。
从细分领域来看,目前港股医疗健康板块包括六大行业:生物科技、制药、CRO/CDMO(医药研发外包/生产外包)、智慧医疗、医疗服务及医疗器械。
其中涵盖靶向分子药、疫苗、免疫细胞疗法、基因检测等赛道的生物科技板块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子行业,也是港股医疗健康板块中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大子行业,典型代表公司如百济神州、再鼎医药–B、信达生物等。
另一新兴子行业是智慧医疗,港股中的智慧医疗行业包括互联网医疗、大数据、软件开发等产业,也涵盖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龙头公司,典型代表公司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等。
医药外包服务企业可以说是医药领域中卖铲子的人,它们为医药企业提供从新药研发到生产的各类外包服务,是医药产业链中重要成员,包括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和CDMO(生产外包)服务。典型代表公司如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
升级上市机制,提升板块流动性
虽然港股医疗健康板块不断壮大和丰富,但流动性依然是其硬伤。
如上所述,自2018年4月底以来一共有98家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但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在1亿港元以上的只有13家,占比13%。日均成交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京东健康(4.7亿港元)、信达生物(3.6亿港元)、药明康德(3.46亿港元)。而百济神州、泰格医药日均成交额也在1亿港元左右,但总市值却都在千亿港元以上。
换句话说,即每天1-3亿港元左右的成交量支撑着千亿市值。而像瀚森制药、凯莱英总市值在800亿港元左右的公司,日均成交额则只有千万港元级别。
总市值排名前20个股成交额明细
对于生物科技板块的流动性问题,欧冠升9月1日在峰会上坦称,随着医疗健康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我们市场的流动性、多样性和活力,进一步支持行业的发展。我们鼓励分析师更广泛地覆盖医疗保健行业,尤其是增加中小盘股公司的研究,以提升整个板块的流动性。也将继续不断完善和升级上市机制,提升市场活力。
除此之外,港交所也将继续支持生物科技股票相关的ETF产品、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的开发,丰富医疗健康产品生态圈。
当然,板块流动性差也跟大市环境持续疲软有关。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普遍募资额在2-6亿港元之间,最高募集资金为云康集团,募资额11.54亿港元,9月1日上市的百奥赛图-B融资额为5.49亿港元。
有些生物科技公司在招股阶段定价一直下调,不然很难发出去,很难募资。招股期间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打新热情都不高。一位中资券商投行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生物医药板块打新收益一言难尽。首日表现最好的也就是9月1日上市的百奥赛图-B,每手打新收益390港元,但是若是孖展融资打新,扣除利息费和交易手续费等,可能还出现亏损。
编辑:万健祎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