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
——《撒哈拉的故事》
1943年3月26日,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诞下一名哇哇啼哭的女婴。因为正值北伐战争之后到抗战之间,所以父亲给予她姓名:陈懋平。懋字为家谱上属于这一辈的排行,平寄语着世界和平。
谁曾想,仅仅因为懋字难写,三毛就把它直接划去,改名为陈平,包括因三岁时喜欢《三毛流浪记》,觉得自己也是那不起眼的小人物,所以把自己的笔名取为三毛。值得一提的是,三毛在每个解释自己笔名的场合都说法不一——她在书中说三毛这个名字暗含易经的卦,同时又觉得自己和三毛一样漂泊天涯,还在采访中说道自己的作品只值三毛钱。
仅仅从这个取名史看来,就能发现三毛独立、想法自主的自由灵魂。这样反叛的精神被三毛带到世界各地,带着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带着父亲母亲不舍的眼泪,依旧追求着自己的向往,风尘仆仆。
谈到三毛书中所写出来的自由,想到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不肯读被迫读的书,却每天去坟场看杂书;从小到大,数学最高分是个位数的;世界各地的朋友家说去就去,说走就走;下飞机会临时改变目的地,甚至不要自己的行李箱,称之为累赘;与荷西搬去撒哈拉沙漠,开启苦累却又甜蜜的婚姻生活……
我想,正是在那个时代不同于正常人那样做的——一位女作家用自由与个性谱写的离经叛道,吸引了一年又一年去三毛无忧无虑之境的追随者们。
打破一成不变的格局,或许是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转变之途。
在重庆的三毛
我何其有幸,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上,一样都不缺乏。
——《回乡小笺》
三毛的自由自然是写不尽的,该怎么去写呢?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其他人是模仿不来也不能真正了解透的。
我也想品品三毛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写写她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和她带给这个世界的小小冲击,反之还有这个世界带给她的文化震撼。但就像她取名自己为三毛一样,这样随性可爱的小女人,万万不能把她框死在所谓的大流三观里。我想要是把她写得死板又正统,她定是要跳起来嗔打我,所以我想愚写一下三毛的小三观——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
三毛和沙漠中的骆驼
亲情观:尊重和乖巧是两回事——血浓于水的纽带是心灵栖息之地,但这纽带的长度长到我可以做我自己的选择。
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乐命》
虽然这句话说的是对命运之手的态度,但我却自然而然联想到三毛对于自己在台湾的那个家的想法。
我是这样解读的:一直反抗父母是不可能的,一直顺着父母的意愿未免太失去自我,遵从父母也是需要自己的深思熟虑,而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当作自己的乐趣来过,就会少很多控制少很多声音,多一些自由自在。
做小孩子,有时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要怎么过自己的一生,大人自然得问都不问你一声。
——《逃学为读书》
从小的时候,三毛就觉得自己的父母实在太宠自己,便下决心一定要离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照顾我太周到了,我不能建立自己的人格。而当时也是知识分子的三毛父母,幸好是算开明的。当生性敏感又特异的三毛决定休学、决定游历各国时,他们虽有不同程度上的不理解和不同意,但却给予了三毛足够的爱和信任。
当时的三毛又何尝不与我们一样呢?面对父母的失望与压力,日日夜夜处于和父母紧绷的关系状态中。但她最终终于和父母和解,她的假想敌终于消失,她知道亲人之爱永不会消失,当父亲在家中亲自教她诗词是这样,在她出作品后欣赏赞扬她是这样,在荷西死后父母在语言不通的异国默默陪伴她也是这样……
家,永远是可以栖息的地方。
但我也有我自己的思想。
荷西、三毛和三毛父母
友情观: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三毛文集》
我们都首先是一个个体,其次才是处于群体之中。所以朋友固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存在,但总有些时候,缘分即来即去,我们不能奢求朋友能每个都成为你的知音,每个都能长长久久陪在你身边,但我们要做到对每位朋友都真诚对待。那么就算与朋友长时间不见不联系,却也还是能感到曾经心灵相互的慰藉。
我们要先提高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真诚,才能得到高质量朋友的回应,才能也收获他人的真诚。同时,我们都是自由的,我是自由身,你也是自由身,真正的朋友不会强迫你去做什么,你从来也不能强求你的朋友去做什么。
三毛、荷西和他们心爱的白马
三毛的交友之道不仅表现在对撒哈拉沙漠中的穷苦族民中,也表现在游历各国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态度。
撒哈拉沙漠中的沙哈拉威妇女没有什么文化,整日无所事事,三毛却在家中为她们开学堂,虽然不教什么,却也给了这些朋友一个去处,给了这些朋友依靠的地方,也留下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虽然这些沙哈拉威妇女有的时候蛮不讲理,但三毛却不恼,依旧借给他们器具、依旧帮她们看些小病,该拒绝时却也也依旧拒绝,模仿着当地人说你伤害了我的骄傲。
面对荷西的同事,总是不吝啬自己的大方,买些不常见的新鲜牛排和葡萄酒,做些中国菜来欢声笑语。但在面对向自己表露爱慕的朋友时,三毛也能委婉又明了的拒绝。这是朋友间的尊重,也是朋友间的爱护。
还有那些遍布世界的三毛好友们,只是打个电话说要去拜访,朋友们个个激动不已,就连摔伤了胳膊和腿也要来接,见面后更是亲亲抱抱,丝毫没有半点生疏。而三毛也是,说来便来、说走便走,连结婚也只是和三位西班牙室友留了字条扬长而去:我走了,结婚去,珍重也不再见。
可见其豁达与随性呀。
照相机前的三毛
爱情观:你不认识人生,是因为没有去认识爱人的快乐。
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亲爱的三毛》
活在世上,肯定要有爱情——三毛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幸好三毛遇到了荷西,不然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佳话流传于世了;但也因为遇到了荷西,所以三毛才在仅剩的后半生郁郁寡欢,最后选择走上曾答应父母不会擅自去的天堂之路。
荷西真的很爱三毛,但三毛也活该被爱,三毛爱万事万物,这是她的得人之处。正如《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所说: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更是因为三毛爱马,爱花,爱粗陶,爱这些有生命才能懂得去爱的东西——所有的这些,才赢得了荷西的爱慕之情。
结婚之后,他们在沙漠中坟场区前的一方小小天地相互依偎、相互照顾。荷西走后,三毛不吃不喝接连晕倒,可爱的三毛消失了,成为了一个整日忙着为爱人处理后事、每天带着鲜花去墓前的悲惨之人,无数次想要和荷西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相互的爱,才是对等的爱。
三毛与荷西行走在沙漠中
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
——《三毛经典爱情语录》
到底什么是爱情呢?谁也说不清楚,但我知道,在三毛眼中,是高三荷西对大学三毛的姐弟之爱、是没有钱也要带三毛走路看电影的浪漫、是被三毛拒绝后眼含泪水倒退走远的伤心、是能对三毛说出等我大学四年当兵两年的承诺、是这六年忍着不联系三毛却收集她照片的坚持、是一声不响为了三毛沙漠之愿默默找工作的勇敢、是为了在沙漠中养活三毛天天辛苦工作的承担、是每天不牵三毛的手就睡不着的幼稚、是隔着文化差异却叫三毛父亲为爹爹的情不自禁……
爱是真实、是小事、是细节中的感动、却也是大爱中的宽容。
杨澜曾说过:婚姻里不仅有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刻骨铭心的恩情。这句话很贴切,婚姻里的两个人既是个体,却更是两个人的联系,是两个人心贴心的交流。
描述爱情的文章和语言太多了,我却总找不到合适的来描写他。或许越美好的事物却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三毛与荷西
历时好几天的思考,今天终于完成了这篇对三毛的叨叨。我不能写尽她也不能读懂她。但我想,她确确实实是对我的人格有了那么一点的影响。从初中就开始,在与父母交流方面、在我的交友和爱情观方面,她带给我的不仅是文字语言的冲击、更是可以打开我自由心门的钥匙。
我感谢她,因为她说过,她是一个自由魂,所以也给了我理由让我相信我也是。
https://www.xiami.com/song/JC83DW1ebee 最后分享三毛生前珍贵录音,让我听一次哭一次的三毛荷西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