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发不知勤学早的全诗,黑发不知勤学早诗词赏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汉乐府《长歌行》的最后一句这样写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的,青春时代,是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年华。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青春年华,学习上进,将来才能有所成就。请从此刻开始,翻开书,拿起笔,勤学苦读吧。

《三字经》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很著名的典故: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典故中的苏老泉,是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父亲苏洵,他同样在文坛负有盛名。苏洵少年时不好读书,喜游历四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但是,到了27岁这一年,苏洵意识到,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他读书的时候,偶然读到了一篇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文章。反复阅读之后,苏洵感觉到,这篇文章就像专门为自己准备的一样。想到自己已经27岁,仍然一事无成,他第一次感到了担忧,从此,苏洵开始勤奋读书。虽然已经过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但他并不气馁,仍然拿起了书卷,勤学苦读。这一读,便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苦读之中,苏洵也曾经去考过科举,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失败之后的苏洵,也并没有因为科举的成败而失去信心,仍然在眉山的老家,安静而又勤奋地读书、写文章。

有一次,苏洵在书房整理自己从前的书稿,整理中发现了自己文章中的很多不足之处。这让他感觉到,自己仍然离成为大学者这一目标非常遥远。苏洵下定决心,将自己从前的那些连自己都不满意的书稿焚烧殆尽,彻底与从前的那个学问尚有缺憾的自己决绝,然后,他重新开始读书作文。果然,焚稿之后的苏洵更加勤奋。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也受到了父亲深深的影响,开始勤奋学习,苦读诗书。苏轼和苏辙年幼的时候,也比较顽皮,出于孩童的天性,他们不愿学习。苏洵为了引导他们形成好学的好习惯,常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等到两个孩子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再把书藏起来,不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读什么书。而苏轼兄弟渐渐对父亲阅读的书籍产生了好奇心,使得两个孩子时常趁苏洵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找出父亲藏起来的书,读得津津有味。这样,苏轼和苏辙也都变得好学起来。因为苏洵经常闭门苦读,对两个儿子的教育重任有时便交给了他的妻子程氏。程氏出身大家,也是一位通晓经史的知识女性。有一次,程氏诵读《后汉书·范滂传》给少年苏轼听,苏轼问母亲:如果我成了范滂,母亲将会怎样呢?范滂是东汉名士,刚正清直,后因党锢之祸被杀。程氏回答道:你如果像范滂一样的话,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其家风如此。苏洵与两个儿子一样,常年在家中修习学问,等待着机会。

后来,苏轼和苏辙也都到了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了。于是,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到了北宋的首都汴京。当时,北宋的另一位大文豪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看过苏洵带来的二十几篇散文之后,对苏洵的文采赞赏不已,将他推荐给了朝廷。苏洵这位大器晚成的散文大家,在汴京内外受到了热烈欢迎,以至于流传出了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民谣,意指熟读苏洵文章,便能写出好的文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苏洵本人也被当时的另一位名叫韩琦的重臣推荐为官。次年,也就是嘉祐二年(1057),苏轼和苏辙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及第,从眉山来的苏洵父子三人,在京师更加闻名。

苏洵经过二十多年的苦读,一朝从蜀中的家乡走出,便以其文章获得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推重,其美名由此传播四方。苏洵也和儿子苏轼、苏辙一样,成为后来的人们所说的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苏洵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也被称为三苏。苏洵比起他的长子苏轼,文名固然有所不显,但是,不可否认,苏洵才华横溢也是古文运动的一名干将。他本人经过二十多年的苦读,知识渊博,眼界开阔。他的文章,雄奇刚健,古朴凝练,又兼有说理透辟的风格,是唐宋八大家所倡导的古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典句子大全

苏洵的好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儿子苏轼。同样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一员,苏轼不仅精通文章,而且能够写出精妙的诗词。苏轼作诗,善于推陈出新,其诗句富含哲理,而又浑然天成,苏轼由此成为最受后代欢迎的宋代诗人;苏轼作词,清雄豪壮,大大拓宽了词作的题材范围,改变了词为艳科的状况,成为豪放派词人之祖,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此外,苏轼又善于书画,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四家。可以说,苏轼是古代文人中非常难得一见的全才式的人物,在多领域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影响。如果苏轼不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他是不会有此成就的。苏轼不仅好学,而且独有一套读书的方法,因此学识格外渊博,这就是颇受后人推崇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八面受敌只是一个比喻性质的说法,所谓的受敌,实际上指的是读书侧重的不同方面。苏轼认为,一本好书的内容就像是大海一样,广博而又精深,如果一个人单纯地读下去,是不会对这本书有透彻的理解的。因此,他提出了八面受敌读书法,即读一本书,应当反复阅读,而每一次阅读,都应当有一个侧重的方面。在这一轮读书时,则专心致志,专攻这一方面,比如兴亡治乱;而下次阅读的时候,再换一个方面,比如典章制度,重新深入阅读下去。苏轼认为,这种办法虽然可能比较笨拙,却非常有效,使得一个人能够精读书籍,与只是涉猎而不专攻相比,这种八面受敌的读书方法要有益得多。这种读书方法,见于苏轼给王庠的一封书信《又答王庠书》中。毛泽东也曾经称赞八面受敌法: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关于农村调查》)这便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好学不辍的故事。

评说

即使错过了青春时代,人仍然能够孜孜不倦,读书上进。没有什么比年岁渐长,但仍然好学不倦、专心致志更加值得尊敬。苏洵以27岁之年开始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写成了千古名篇《六国论》等,以良好的家风影响自己的两个儿子成为文学名家,这就是良好家风的经典例证。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当珍惜时间,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中去,这样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虚度。

网络讯息

李清照的诗有哪些,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2022-5-31 22:38:46

网络讯息

老人与海经典语录,老人与海的金句赏析

2022-5-31 22:41: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