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今天要讲的这段话为,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为:孔子说:用法律政令指导人民,用刑罚来迫使人民获得规范,人民会为了免受刑法而遵守法律,但是内心没有羞耻感;用道德来指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人民就会知道羞耻明辨是非。
很多人不明白礼的实质,认为礼就是讲礼貌,就是应对尴尬时的手段而已。在之前的《论语》中,有子已经论述过一次礼了,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有子那次只是描述了一下礼的外貌而已,今天孔子为我们更深一步来揭示礼的实质。
要想知晓礼的实质作用,先看看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总有些人屡教不改,他们真的不懂得道理吗?
有些习惯性犯罪的人员,每次出狱不久即会再次犯罪被抓,难道警察就从来没教育过他们不能犯罪的道理吗?肯定不是,只要是正常人一般都能想明白不可犯法的逻辑原理。那他们为什么还会屡次犯错呢?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仪式感,内心只有对于暴力的恐惧,而从没有受到过感化,这样出狱之后只要有一点利益诱惑,就会再次抱着侥幸心理尝试犯罪。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要培养仪式感,礼在外貌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仪式感,要从人年纪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各种对应的仪式感,诚心立志要有立志的仪式感,应人接物要有待人的仪式感,开展工作要有开展工作的仪式感。培养仪式感就是培养人的精神,培养人的精神就是要制定好礼,人是需要精神的,礼就是塑造精神的方法。优良的礼仪会培养人产生优良的精神,优良的精神会培养人产生相应的羞耻感,人有了羞耻感做事自然就会有底线,自然就不愿意犯罪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很大的一项问题就是人们都相信法,而轻视礼。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中国古代不轻视礼,各种繁文缛节难道就好了吗?还是现在好,没有限制无拘无束,多自由啊,那些喜欢犯罪的人是他们自身的本质不行。
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我要讲的是,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自由灵魂,每个人都是从小开始遭受他自身周围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各种氛围因素的影响而综合塑造出的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的本质,体现在外就是这个人的精神。古人繁文缛节的礼,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少数统治者私欲而束缚人的一种统治手段,可是近代人们为了消灭统治者,也一并的将礼也消除殆尽了,这就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效果,比如,如今许多人行动没有仪式感,内心空虚生活迷茫,容易受到别人错误的诱导,极度的自私主义没有民族归属感,只知享乐玩物尚志等等。
综上所述,礼的实质意义重大,礼的复兴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办成的事业,一定是要以国家民族的力量去构建才有可能成功。当有一天礼仪取代了法令,世界也就归于了大同。
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论语》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点击查看上一篇文章: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2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