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分钟了解杜甫的一声上篇讲到杜甫请了小长假,回家探亲,今天我们接着讲
杜甫收拾行囊出发,大街小巷上灯红酒绿,长安城里一派繁华的景象,可是当他越走越远,他看到偏远的乡下无数人因为缺衣少食而被饿死,很难想象这两个场景竟然出自同一个大唐。然而更令他揪心的是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嚎啕大哭,原来是自己的小儿子因为没有食物饿死了。杜甫感叹着自己虽为人父,却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留下痛苦的眼泪。
755年,一直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起兵造反,唐玄宗表面上说要抵御外敌,实际上已经带着家眷逃跑了,一时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杜甫也只能带着家眷逃往羌村避难。他听说唐玄宗的三子唐肃宗在灵武继位,他没有任何犹豫,在安顿好妻儿之后他又一次收拾行囊毅然北上。
此时的杜甫已经不是是年轻时期,他甚至穷得连一辆车马都租不起。他看到国破家亡的景象,甚至还有叛军公然在长安城里
挑选有才华的人为他们卖命,杜甫誓死不会为叛军卖命。他发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在大唐将士与敌军对阵的时候杜甫迎来了生的机会,他穿过敌人的阵营,在山野丛林行走,他不知道离肃宗还有多远,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遇上敌军,走在路上鞋子都磨破了,即使衣不蔽体即使饥寒交迫,他的信念依然支撑着他走到唐肃宗的面前。
肃宗被杜甫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报效国家的行为所打动,赐与杜甫官职,品级虽然不高,但是却可以随时向皇上提出意见,这不就是杜甫一直心心念念的吗,他以为自己很快就能一展心中的抱负,然而杜甫又一次错付了,他不懂得趋利避害,不懂得忠言逆耳,很快肃宗把杜甫点到华州出任参军,在路上杜甫看到生灵涂炭的景象。他写下三吏三别,深刻描绘了在乱世中百姓的可悲与无奈,他也见识了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是如何让被层层贪污的,最后到百姓手里的甚至连一碗热乎乎的粥都没有。
杜甫结识了晚年好友严武,严武为他盖了一座茅草堂,虽比不上曾经的富足生活,但总不至于风餐露宿,可命运仿佛一直在和他开玩笑,突然到来的天灾让庄稼颗粒无收。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了当时的苦,可尽管住在漏雨的茅草房里,尽管已经饥寒交迫,他依然憧憬着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景象!
他还是曾经那个怀揣着梦想的少年,763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以唐军的胜利而结束。
此时杜甫已经年过半百,被病魔缠身,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他决定再看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正如那首《登高》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至死杜甫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儿时我一直觉得杜甫是个爱国主义诗人,而现在我才读懂他的浪漫与真诚,尽管他的后半生一直在风餐露宿中度过,他也依然关心着百姓的悲苦。杜甫一直想让大唐恢复曾经的鼎盛。成为更好的大唐,虽然大唐辜负了他,杜甫却将世界照亮。此后如竟没有矩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