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人说,余华的《活着》是每个人的人生,而文中的福贵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
有的人命运不至于像福贵那样凄惨,一生顺遂,没有大风大浪,所以他们很难理解福贵就是我们的缩影这样的话。
而另外一些人所经历的挫折颇多,人生百味都给尝了个遍,最后看见福贵时就像是看见了自己,眼泪突然就决了堤。
《活着》这本书,不同的人看总有不同的收获,可是每个看完的人,大抵都会细想——到底什么是活着?
- 为了成功
- 为了玩乐
- 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 为了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 为了父母和孩子
绝大部分人都可能会有以上的想法和回答,其实说到底,活着就是个过程而已。
如果偏执地想要追求结果,那人生大概也看得很透了,从悲观主义角度来说,看透人生智慧,就很难找到活下去的勇气了。
哪怕是现在社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活着好像没有意义,但是人类的自我觉察又告诉自己,活着应该有意义,那么到底哪个答案才对?
心理学家表示,个体存在(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意义。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得知,生理需要(衣食住行)属于最基层的需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最高级的需求。
人的一生就是从基础需求向高级需求前进的过程,而意义就是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个体的发展(生命进展)的顺序显示为:存在→活着有需求→需求即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时间是不存在的,而是存在与记忆中,时间是相对的,也是主观的。
我们存在于世间的时间,是否也是相对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你看看那些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的人就知道了。
为什么这些人会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辛苦?
自我绑架
大家总是在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道理的确不假。
古时候狩猎能力最突出的,几乎都是部落领导者。现在冲在前线的,也是那些最有资格、最有能力的人。
能够为自己和团队做出贡献当然是好事,可是这个世界上的小人也不少。
他们可能会站在你身后佯装脆弱,想方设法让你打头阵,甚至事事都丢给你处理,他们用一句我不会来推卸责任。
你并不是什么活菩萨,度得了这一个受苦受难的人,你还能度得了全世界的人吗?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却总是因为一直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道德绑架,所以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活得很累很辛苦。
实际上,大可不必这样绑架自己。
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质疑的声音时,更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做到别人眼中的最好,因为你本就已经够好了。
在精神上不停的折磨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离崩溃也不远了,所以停止内耗。如果不想做,你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你的优秀无需他人佐证。
自卑心理作祟
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路上,大家都会磕磕碰碰,其中也包括许多出发点就落后于常人的人。
通常情况下,在这种落后于人的环境和想法中前进的人,都有很重的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也就促使他们难以全方面的体会到人生其他的意味。
例如,在经济拮据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会像普通同龄小伙伴那样,去思考玩什么游戏,也不会去思考自己第二天怎么打扮更出彩。在穷孩子心中,明天吃饱饭比游戏重要,给家庭减负比好看重要。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话一点都不假。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并非个个都想那么早就当家。
他们也想要玩具和游戏,他们也希望自己外表更加光鲜亮丽,但是现实情况没有给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机会。
久而久之,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难以在一些场合发现和享受快乐,自然也就觉得人生不是滋味。
活着,是一个事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在这个事实中不断摸索前进,寻找内心所渴望的东西。
我们不是因为什么意义才来到这人世间,而是因为来到了这人世间才变得更有意义。
人类的悲喜从来就不互通,但是生命的意义,是共通的。
但愿你可以在你的人生中,掌控自己的生活,把日子过成你所设想的那样。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