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的思想有巨大影响。
曾困居长安十年,穷困潦倒。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一身病痛。
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大,忠君恋阙、仁民爱物
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杜甫不仅做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
而且以贴近现实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仁者襟怀,
由此形成的杜诗风格的大、重、拙,是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诗意所在。
杜甫的新题乐府
继承《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
发展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
创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杜诗的写实手法
1)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写实的写作手法。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杜甫的乐府古体诗,效法汉魏古乐府取题的用意以行诗写时事,且能自立新题,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3)既叙事件经过,又注重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4)融入了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这除了他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外,还在于他本人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只要真实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叙述出来,就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1)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2)杜诗的诗史性质,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而且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写他们的遭遇,内心的悲酸,令人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起初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杜甫绝句的艺术特点
杜甫入蜀后所作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组诗,如《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与盛唐时期一般绝句不同的是,杜甫的绝句在声调上不是那么悠扬和谐,但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致,曲折达意,受民歌的影响,杂有当时流行的口语。
杜甫的这类诗,既有联篇的吟唱,又有单篇的短章;既有常调,又有拗体,多一气呵成的真实之作,其妙处在于含意深婉。但声调拗峭、笔墨质实,且多议论,改变了盛唐绝句蕴藉含蓄的清丽格调,创立了一种与其沉郁顿挫风格一致的绝句新风貌。
杜甫律诗创作成就
杜甫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五律七律兼擅
杜甫对五律的把握非常纯熟,运用自如且韵律精细,诗境浑成而多变化,不拘一格。有意境壮阔忽转为凄凉的,也有气象巍峨忽转为情景细致婉约的,如《月夜》。
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他创作了超过前人创作数量总和的七律。
杜甫把律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以律诗写组诗
杜甫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这样的组诗。
3)拗律与绝句
杜甫打破固定的律诗谱式,除了创为连章体的组诗外,杜甫还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这种拗体与七律初期出现的某些不合律现象是不同的,它是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杜甫七律有时是顺其自然而放弃声律规则,有时则是有意为之,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沉郁顿挫: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涵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杜诗集大成所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
1)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爱古;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
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
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及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的淳厚感情,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