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有这么一座建筑,生活在汉阳区的本地人是经常往来于其下,熟悉之程度可能已到达“忽视”之状态,但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几乎是闻所未闻,只有走进晴川阁(景区),才会有所见。
晴川阁景区
晴川阁景区主要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其中,晴川阁作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是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楼阁,是当年修缮南宋时期的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而增建。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铁门关。在未进晴川阁景区之前,常驱车于铁门关下,这座横跨于晴川街之上,一端于汉阳龟山东麓,一端朝万里长江沿伸,是往来于晴川街一定要穿过的古城楼,上刻有“铁门关”三字。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当时的铁门关是在关址靠北大约50米的地方(晴川假日酒店西大门处)。汉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东汉年间,筑郤月城和江夏城(鲁山城),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最早的军事城堡。
郤月城是荆州刘表的部将黄祖所兴建,并作为江夏郡的郡治之所,是汉阳的第一座城堡,它在军事上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鲁山城是三国时筑,六朝后为军事要地。当年孙涣守鲁山城的时候,依山傍水修建了一座铁门关。
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积极有效地发挥其重要的军事功能。
铁门关
武汉
晴川阁
铁门关
唐武德四年,随着汉阳城的兴建,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旅游、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跟蛇山之巅的黄鹤楼的历史相当,从最早的一座军事楼,后逐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后因唐朝崔颢、李白等诗人的挥洒笔墨而名扬四海。
由关隘变成了旅游胜地的铁门关,吸引了无数旅人、商人于此往来于汉阳城。但它并不像黄鹤楼那般,因文人墨客而名声大噪。明朝隆庆庚申年,铁门关被一场大火烧毁,仅剩下土基墙座。
到了清初,因商贸运输业的发展,当时的青川街(原为月湖正街)和洗马长街也跟着逐渐繁华起来,街面上车水马龙,商业兴盛。
清朝同治三年,郡守周今钟决心重修铁门关。铁门关的城楼变成了一座关帝庙。据悉,当时的关帝庙前还有一对石狮子,如今一只已毁,另一只现存放在晴川阁内。
民国初年,铁门关遗迹因乱再次被毁,并连同关帝庙一起成为废墟。虽说是成废墟了,但旧址尚在。后来,因建造汉阳铁厂,铁门关于1891年被拆除,那近二千年的城墙从此消失。
今天所见的铁门关是1993年重建(黄鹤楼是1981年10月动工,1985年6月落成)。历史的烟云从眼前逝去,新的铁门关雄伟壮观,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
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内陈《三国演义》中人物系列塑像故事。复建后的铁门关,虽无军事作用,但与晴川阁,禹稷行宫所组成的一道风景区,仍在诉说着当年的风雨变幻。
站在铁门关上,可见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犹如巨龙一般的武汉长江大桥,还可见平静如秋月的东月湖以及清丽秀雅的汉江从郤月城旁流淌而过。